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陔夏的意思、陔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陔夏的解釋

古樂章名。《九夏》之一。古代宴飲終了時奏。《周禮·春官·锺師》“祴夏” 鄭玄 注引 漢 杜子春 曰:“客醉而出奏《陔夏》,公出而入奏《驁夏》。”《儀禮·鄉飲酒禮》“賓出奏《陔》” 漢 鄭玄 注:“《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終日燕飲,酒罷,以《陔》為節,明無失禮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陔夏是古代雅樂體系中的樂章名稱,專用于宴飨、祭祀等禮儀場合。該詞由"陔"與"夏"複合構成,"陔"原指台階層次,引申為樂節層次;"夏"通"雅",指雅正之樂。在《周禮·春官》記載中,大司樂掌教國子"九夏"樂章,其中"陔夏"屬宴畢送賓之樂,演奏時以鐘鼓節之,配合"陔步"的特殊舞步。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陔夏"特指《南陔》《白華》等笙詩樂章,這類樂章有曲譜無文辭,屬周代貴族禮儀音樂遺存。宋代陳旸《樂書》詳述其演奏規制:"賓醉而出,奏陔夏,金奏作于堂下,以節揖讓之容"。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考證,認為陔夏用鑰器演奏,與《肆夏》《采齊》等樂章構成完整的禮儀用樂序列。

網絡擴展解釋

“陔夏”是一個古代音樂相關的術語,具體釋義如下:

1.基本定義

陔夏(拼音:gāi xià)是古代《九夏》樂章之一,主要用于宴飲活動結束時的演奏。

2.出處與用途

3.《九夏》的背景

《九夏》是周代禮儀音樂的總稱,包含九種不同場合的樂章,如迎賓、祭祀等,陔夏是其中之一。

4.文化關聯

“夏”在古漢語中常指代華夏文明或中原地區(如《說文解字》對“夏”的釋義),陔夏的命名可能融合了禮儀與文化的雙重意義。


陔夏是周代宴飲禮儀的終曲樂章,兼具儀式功能與文化象征。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儀禮》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契拔軍跰趾不同流俗參訂常師稱俗馳捕遲數村客待兔大聲點蹿凋罄港渎高知苟偷歸泉國聯何乃灰突突貨赇建業驚濑旌信祭掃巨萬空門勞問療效鬣狗伶俐乖巧凜然不可犯柳鬟留眎流死黎衆悶瞀魔雲木槽馬木毬使者秾睇陴堞潑面鼽欬栖置睿豔灑酒散耍三語掾上服深處升名蛇入筩中曲性在石蓮子噬齧輸失町町文辯窩兒薄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