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頂的意思、絶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頂的解釋

1.山之最高峰。2.比喻事物之最高境界。3.非常;極甚。

詳細解釋

1.山之最高峰。 南朝 梁 沉約 《早發定山》詩:“傾壁忽斜豎,絶頂復孤圓。” 唐 杜甫 《望嶽》詩:“會當淩絶頂,一覽衆山小。”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予遊 大邑 鶴鳴觀 ,所謂 張天師 鵠鳴化也。其東北絶頂,又有 上清宮 。” 陳毅 《水晶坡又阻雪》詩:“攀登絶頂望天海,新月初挂遠山角。”

2.比喻事物之最高境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論其詞品,已臻絶頂,古今不可無一,不能有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王文成》:“ 王文成 公為 明 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絶頂。” 冰心 《山中雜記》七:“而見海鷗,卻使我聯憶到千古頌贊美人,頌贊到絕頂的句子是‘婉若遊龍,翩若驚鴻’。”

3.非常;極甚。《花月痕》第十五回:“ 荷生 道:‘你是聰明絶頂的人,我一切也不用説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絕頂聰明,然而他給予人的卻是那麼一種沉滞的懶怠之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絶頂”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字面含義:山的最高峰
    指山的頂峰或最高處,常見于古詩文。例如杜甫《望嶽》中的“會當淩絶頂,一覽衆山小”,以及南朝沈約詩句“傾壁忽斜豎,絶頂復孤圓”。

  2. 比喻義:事物的最高境界
    形容某領域達到無可比拟的高度。如清代陳廷焯評價詞作“已臻絶頂”,王士禛稱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絶頂”。現代用法中也可指藝術、學術等領域的巅峰狀态。

  3. 副詞用法:極端、非常
    強調程度之深,多用于褒義語境。例如“聰明絶頂”形容智力超群,或曹禺《北京人》中描述人物“絕頂聰明”。

常見用例:

需注意,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文意判斷具體指向,但核心均圍繞“極緻狀态”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絶頂》的意思

《絶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達到最高點、巅峰或頂峰。它包含了「絶」和「頂」兩個部分。

絶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絶」的部首是「糸」,表示與線相關的事物,總共有 12 個筆畫。

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頂」的部首是「頁」,表示與頭部相關的事物,總共有 9 個筆畫。

來源

《絶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意為達到文學、藝術、技術等領域的巅峰,非常卓越和出色。

繁體

「絶頂」的繁體字為「絕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絶」可以寫作「絕」,「頂」可以寫作「頂」。

例句

他的演講技巧達到了絶頂,令人難以置信。

組詞

組詞的例子有:絶得、絶技、絶壁、頂點、頂峰。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巅峰、頂點、極點。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低谷、低點、底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