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軍的警戒口令。 唐 鄭畋 《聞號》詩:“陛兵偏近羽林營,夜靜仍傳禁號聲。”
“禁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禁號指禁軍的警戒口令,主要用于古代軍隊中傳遞夜間警戒信號或身份驗證。該詞源自唐代鄭畋的詩作《聞號》,其中提到“夜靜仍傳禁號聲”,描述了禁軍在夜間傳遞口令的場景。
“禁”的含義
“號”的含義
組合後,“禁號”特指禁軍使用的警戒口令,具有軍事專用性質。
唐代禁軍負責宮廷和京城的防衛,夜間通過口令(即“禁號”)确保安全。例如《聞號》詩中“陛兵偏近羽林營”一句,表明禁軍(羽林軍)在夜間嚴格執行口令制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禁”的其他用法(如法律禁止、禁忌等),可參考權威字典釋義。
禁號,拆分部首:示、口,筆畫:10;
來源:禁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禁”的意思是不允許、限制,而“號”的意思是标志、符號。合在一起即為“禁號”,表示禁止使用某個标志或符號。
繁體:禁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禁號
例句:請勿在公共場所吸煙,以免觸犯禁號。
組詞:禁令、禁止、禁忌
近義詞:禁令、禁令、禁令
反義詞:許可、允許、放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