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方官的意思、地方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方官的解釋

舊稱主管地方政務的官員。如知府、知縣等。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禀老爺,那地方官説,年歲兇荒、民窮財盡,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無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潘三哥 所做的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訪拿他的。”《袁世凱演義》第三回:“太監 李蓮英 又象過去一樣公開收受賄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禦膳也要納‘宮門費’才肯遞上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地方官”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具體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舊時主管地方政務的官員,如知府、知縣等,負責轄區内的行政、司法、稅收等事務。例如清代李漁的《奈何天》中提到地方官需處理災荒催征等事務,體現了其職責範圍。

  2. 曆史演變

    • 秦漢:稱“郡守”(秦)或“太守”(漢);
    • 隋唐:州級長官稱“刺史”,軍事重鎮設“節度使”;
    • 宋元: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
    • 明清:改州為府,長官稱“知府”。
  3. 職責與權限
    包括維護地方秩序、執行中央政策、征收賦稅及處理民生問題,如《儒林外史》中提及地方官需稽查不法行為。

  4. 現代擴展理解
    在非嚴格曆史語境下,可泛指縣級及以下行政區域的幹部,如縣長、鎮長等,但需注意此用法多為通俗表述。

  5. 相關補充
    英文常譯為“local official”或“alderman”(特指某些國家的市鎮官員)。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職能對比,可參考權威史書或地方志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方官是指在地方行政機關中擔任行政職務的官員。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土和方,并且總共有12個筆畫。地方官一詞的源自于中華文化中的行政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會。在繁體字中,地方官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古代漢字寫法中的一種常見方式是“地方官”。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當地的地方官,負責處理居民的日常事務。”組詞方面,地方官可以和其他詞彙搭配使用,如地方官員、地方官府等。近義詞可以是地方行政官、地方政府官員。反義詞可能是中央官員、中央政府官員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