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硪的意思、夯硪的詳細解釋
夯硪的解釋
搗壓。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庶政·河堤歲修》:“堤根浮土,務要剗平,夯硪堅實。”
詞語分解
- 夯的解釋 夯 ā 砸地基用的工具:木夯。蛤蟆夯。打夯。 用夯砸:夯土。夯實。 方言,用力打:拿棍子夯。 夯 è ㄅㄣˋ 同“笨”。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硪的解釋 硪 ò 用人力砸地基或打樁等用的工具:硪子(四周系着繩子的圓形石頭或鐵餅)。打硪。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夯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āng wò,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夯硪”指搗壓、夯實,本義是建築或工程中通過敲擊、碾壓使土石等材料緊實的過程。例如清代文獻《福惠全書·河堤歲修》中提到“夯硪堅實”,即用工具将堤壩地基壓緊加固。
二、字義拆解
-
夯(hāng)
- 工具:指砸實地基的木槌、石錘等(如“打夯”“木夯”)。
- 動作:用力敲擊或碾壓,如“夯實”“夯土”。
- 方言:可表示“扛”“用力擊打”,如“舉起拳頭向下夯”。
-
硪(wò)
- 工具:圓形石制或鐵制的夯具,周圍系繩供多人操作(如“打硪”)。
- 動作:與“夯”同義,指壓實動作。
三、引申與使用場景
- 形容性格或品質:比喻人意志堅定、性格堅韌(如“他的意志夯硪,面對困難從不退縮”)。
- 形容事物特性:指物品結實耐用(如“夯硪的城牆曆經風雨依然穩固”)。
- 曆史背景: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描述王莽修築城牆時親自參與夯實地基的場景。
四、注意事項
- 讀音區分:“夯”讀hāng時與“硪”組合為工程術語;讀bèn時同“笨”,表愚鈍(如“蠢夯”)。
- 現代使用: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描述,日常口語中更常用“夯實”“打夯”等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夯硪
夯硪是一個方言詞語,常用于江浙一帶,特指用手或工具重擊物體或土地的動作。在許多地方方言中,也可以用作動詞或名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夯字包含兩個部首:石(石頭)和舛(走)。石部表示與石頭有關,舛部表示走的動作。夯字共有四個筆畫。
來源
夯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出現在篆文中。在古代漢語中,夯字的意義為砸打,後來引申為用力打擊物體。
繁體
夯字的繁體為「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夯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古時的寫法中,夯字的上部使用了「告」字旁,表示夯字的意義是告訴、敲打的動作。
例句
1. 他拿着木棍夯了一下地面。
2. 工人們用錘子夯硪着鋼闆。
3. 他夯了一下車胎,檢查是否漏氣。
組詞
夯擊、夯實、夯建、夯土、夯缸
近義詞
敲打、捶打、重擊、砸打
反義詞
輕觸、輕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