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計算功績。《左傳·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 杜預 注:“舉得時,動有功,則可銘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然 青 之用兵,主勝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嘗大敗,計功最多,卒為名将。”
(2).計算用工數、工程量。《魏書·崔辯傳》:“九月農罷,量役計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 唐 呂周任 《泗州大水記》:“至於修府署,建城池,詔有司計功而償緡。” 宋 贊甯 《宋高僧傳·感通二·無相》:“以其鐘大隔江,計功兩日方到。”
(3).計較功利。 宋 胡宏 《胡子知言·紛華》:“學貴大成,不貴小用。大成者,參於天地之謂也;小用者,謀利計功之謂也。” 元 袁桷 《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禮儀院事白公神道碑銘》:“彼計功者,承色善趨,較以虧成,卒喪其軀。” 清 唐甄 《潛書·辨儒》:“ 大瓠 曰:‘吾聞儒者不計功。’曰:‘非也。’”
“計功”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計算功績
指對功勞或成就進行量化評估。
計算用工量或工程量
多用于工程、勞役等場景,指統計人力或工作量。
計較功利
含貶義,指過分追求利益或功名。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左傳》《夢溪筆談》等原始文獻。
計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計算工作的成績或功績。它由"讠"和"力"兩個部首組成,總計七個筆畫。計功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
計功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計"字是由一個表示思維的部首"讠"和一個表示火的部首"火"組成。"功"字由一個表示力量的部首"力"和一個表示工作或業務的部首"工"組成。在繁體字中,計功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計字在古代寫法中更加複雜,由"言"、"十"、"技"三個部首組成。而功字的古代寫法則由"巫"、"力"、"工"三個部首組成。隨着時間的發展,漢字的寫法逐漸簡化,使計功這個詞的書寫方式變得更加簡單。
以下是一些使用計功這個詞的例句和組詞:
1. 他在這個項目中做出了巨大的計功。(例句)
2. 功高見遺,績優領導 (組詞)
與計功意思相近的詞包括計算、計策、功績等。計算強調通過數學運算得到結果,計策強調通過制定策略來完成工作,功績強調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相反的詞可包括虧損、敗壞、失敗等。虧損意味着成績或功績不足,敗壞表示工作結果不好,失敗則表示無法達到預期目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