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拾地芥的意思、如拾地芥的詳細解釋
如拾地芥的解釋
比喻取之極易。《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顔師古 注:“地芥謂草芥之橫在地上者。”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參見“ 拾芥 ”。
詞語分解
- 如的解釋 如 ú 依照順從:如願。如意。如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麼一樣: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遊人如織。 比得上,及:百聞不如一見。自歎弗如。 到,往:如廁。 假若,假設:如果。如若。假如。 奈,怎麼
- 地芥的解釋 地上的雜草。比喻易得之物。《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顔師古 注:“地芥謂草芥之橫在地上者。俛而拾之,言其易而必得也。”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軍賞罰》
網絡擴展解釋
“如拾地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ú shí dì jiè,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辦到,尤其是獲取官職、名位等如同彎腰拾取地上的小草般輕松。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像彎腰拾取地上的芥菜(小草)。
- 引申義:形容輕而易舉就能得到某物或達成目标,多用于形容功名、地位的獲取。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
源自《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青紫”代指高官顯爵,意為精通經學後,獲取官職易如反掌。)
- 南朝引用:
任彥升在《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中進一步使用該詞:“辎軿青紫,如拾地芥,而惰遊廢業,十室而九。”。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功名、利益等容易獲得,或強調能力足夠時達成目标的輕松性。
例:“他學識淵博,考取功名如拾地芥。”
- 語法結構:
動賓式成語,常作謂語、狀語。
- 近義詞:輕而易舉、唾手可得、探囊取物。
- 反義詞:難如登天、大海撈針。
權威性辨析
- 部分資料(如)提到“拾地芥”有“計較小事”的含義,但綜合《漢書》及曆代文獻,主流解釋仍以“易得”為核心,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比喻,強調能力與機遇結合時成功的必然性,常用于文學或評價性語境中,帶有褒義色彩。使用時需注意對象是否符合“易得”且“有價值”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如拾地芥》的意思
《如拾地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非常輕而易舉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如拾地芥》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如、拾、地、芥四個部首。
其中,如部首表示"像"的意思,拾部首表示"拾取"的意思,地部首表示"土地"的意思,芥部首表示"菜芥"的意思。
根據部首和筆畫,這個成語的拼音為rú shí dì jiè。
來源
《如拾地芥》最早出自《晉書·司馬遷傳》。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司馬遷,一位非常聰明且才華橫溢的學者,在整理成書《史記》的過程中,仿佛是在收集一些隨處可見的野芥菜,非常容易,毫無困難。
繁體
《如拾地芥》的繁體字為《如拾地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如拾地芥》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他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就像如拾地芥般簡單。
組詞
如履薄冰、拾金不昧、地動山搖。
近義詞
如探虎穴、拾人牙慧、地方小組織。
反義詞
如隔天與、丢三落四、天花亂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