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鏡魚的意思、鏡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鏡魚的解釋

即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鏡魚(學名:Pampus argenteus),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指代銀鲳,是一種常見于中國沿海的經濟魚類。其名稱源于其獨特的體态特征,具體釋義如下:

一、詞典釋義核心

  1. 形态特征

    鏡魚體形側扁,呈橢圓形或菱形,背部青灰色,腹部為銀白色,整體光滑如鏡面,故得名“鏡魚”。其鱗片細小易脫落,頭小口小,尾鳍深分叉。

  2. 命名來源

    “鏡”字生動描繪了魚體高而扁薄、輪廓近似圓形的形态,尤其在陽光下銀光閃爍,宛如鏡面反射,這一特征在《漢語大詞典》中被明确記載為命名依據。

二、生物學屬性補充

三、實用信息延伸


參考資料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5200-9
  3. 《中國海洋魚類原色圖鑒》,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55868-3
  4. 《中國漁業資源與利用》,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 978-7-109-24601-8

網絡擴展解釋

“鏡魚”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作為魚類的别稱

鏡魚是鲳魚的俗稱,常見于近海中下層水域,屬于可食用且兼具觀賞價值的熱帶魚類。其特點包括:

  1. 形态特征:體型短而高,側扁如鏡,鱗片細少(部分種類如銀鲳幾乎無鱗),頭部小,眼睛側位。
  2. 分布與習性:主要分布于我國近海,以小魚、水母、矽藻等為食。
  3. 食用價值:肉質鮮美、刺少,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礦物質,是優質的海産品。
  4. 其他别名:在不同地區也被稱為“平魚”“銀鲳”或“刺鲳”。

二、作為成語的比喻義(較少見)

“鏡魚”在部分語境中可比喻虛假的事物或虛幻的景象,源自鏡中魚影的意象,強調表象與真實的反差。例如:“他的承諾不過是鏡魚,不可輕信。”


若需進一步了解鲳魚的具體種類(如金鲳、鬥鲳等)或烹饪方式,可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本邦鞭警彼時比行丹阙颠僵杜絕契獨體防顧風法烽砦改稿割切鬼妾阖門合意滑淖毀疾火海膠執機艙幾功金箋奏曲麇至沓來康莊境拉談練飾弄堂簍子魯姑棄子羅略賂遺煤矸石内鎮潘子蹊踐鼽欬閃避聖境申韓設懸拾翠踏青說笑綏服宿懵糖舌蜜口桃浪騰那田馬通國托褾倭刀誣殺五尚無子些鄉戚賢母良妻小唱攜角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