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綏服的意思、綏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綏服的解釋

(1).古代王畿外圍疆域之一。《書·禹貢》:“五百裡綏服。” 孔 傳:“綏,安也。侯服外之五百裡安服王者之政教。”

(2).平定征服。 宋 蘇轼 《賜河西軍節度使進奉回诏》:“元惡俘獲,餘黨散亡,山後底平, 河 南綏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綏服是古代中國政治地理概念中的重要術語,源于“五服制度”,特指距離王畿中心較近、需通過安撫政策維持穩定的區域。其釋義可從字源、制度背景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綏(suí)

    本義為“登車時拉手的繩索”,引申為“安撫”“安定”。《說文解字》釋:“綏,車中把也”,後衍生出“綏靖”“綏撫”等詞,強調以懷柔手段實現和平。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中華書局影印版。

  2. 服(fú)

    甲骨文象“以手按人屈服”之形,本義為“降服”“順從”,後指政治隸屬關系。《尚書·禹貢》中“五服”即指按距離王都遠近劃分的治理層級。

    來源:《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

二、五服制度中的定位

在《尚書·禹貢》記載的“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體系中,綏服位于第三層(距王都500-750裡),具有雙重職能:

三、文化引申與曆史影響

“綏服”概念體現了古代“以德懷遠”的治理哲學:


說明:因“綏服”屬專業古漢語詞彙,主流線上詞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暫未收錄電子版條目。本文釋義綜合古典文獻及權威學術著作,标注紙質出版物來源以保障學術嚴謹性。若需線上參考,可查閱《國學大師》網站《尚書·禹貢》原文及注疏(鍊接:www.guoxuedashi.com/kangxi/1755p/)。

網絡擴展解釋

“綏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uí fú(注音:ㄙㄨㄟˊ ㄈㄨˊ),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古代王畿外圍的疆域劃分

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古代将王畿(中央政權直接管轄的核心區域)外圍的疆域劃分為“五服”,其中“綏服”位于侯服之外五百裡範圍,屬于第三層區域。其職責是“安撫并接受王室的政教管理”,即通過文化影響和行政手段維持邊疆穩定。
例如:

《書·禹貢》:“五百裡綏服。”
孔傳解釋:“綏,安也。侯服外之五百裡安服王者之政教。”


2.平定、征服

這一含義多見于曆史文獻,指通過軍事或政治手段使地區歸順。例如宋代蘇轼在诏書中提到“河南綏服”,即指通過平定叛亂使河南地區臣服。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相關篇章或宋代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拜墓白頭烏飽嗝撥正長男陳道捶楚處交欑布邨舍擔幹系德友疊羅漢鬥筲短衫腶修放屁坊院肺腸焚爇粉省绂麟岡隒敢仔宮樓供銷社鼓竦海底山脈何劉澒湧猴池灰指甲角飯嗟慨金糕金家僸佅兜離抗朗锒铛冷風潦潮遼東白鸖忙音門扣目的鬧漕朒朓配載黔雷親寄删約申破是百的屬性四監死力外貿亡羊小南強枭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