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略的意思、羅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略的解釋

扼要列叙。 清 沉惟賢 《<萬國演義>序》:“及國朝 徐繼畬 、 魏源 氏譯述《瀛環誌略》、《海國圖誌》,乃始羅略東西洋 歐 美 諸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羅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差異,綜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羅略(luó lüè) 的核心含義是“扼要列叙”,指簡明扼要地列舉或叙述事物。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清代沈惟賢在《<萬國演義>序》中提到,徐繼畬、魏源等人通過著作“羅略東西洋歐美諸國”,即概括性地介紹各國情況。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源分析

    • “羅”本義為捕鳥的網,引申為搜集、陳列(如“網羅”“羅列”);
    • “略”指簡略、概要(如“粗略”“策略”)。
      二者組合後,強調以簡練方式整理或陳述内容。
  2. 文獻用例
    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常見,多用于學術或曆史著作的序言,體現對複雜信息的提煉能力。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羅略”形容人聰明機智,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方言或特定典故相關,需謹慎使用。

四、總結

建議優先采用“扼要列叙” 這一釋義,尤其在涉及曆史、學術語境時。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相關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略》的意思

《羅略》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思考、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或決策。它表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得到的理智和明智的結論。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略》的部首是“糸”(纟)和“旅”(方旅),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羅略》的來源較為複雜,可能具有多個含義和演變過程。它可能源于《尚書·虞書·大禹谟》中的“興羅旅,定于四方”的描述,用來形容大禹治水後的明智決策和英明統治。

繁體

《羅略》的繁體字為「羅略」。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古時候《羅略》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如「邏稤」等。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文字的發展,其形狀和結構逐漸演變為如今的寫法。

例句

1. 經過深思熟慮,我終于得出了一個羅略。

2. 這個決策是經過多次讨論和分析後得出的羅略。

組詞

組詞有:羅百羅、羅拜之、羅素、羅生門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考慮、決策、思考、分析、推導等。

反義詞

反義詞為:草率、沖動、盲目、不顧後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