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鲸魚的意思、鲸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鲸魚的解釋

[whale] 鲸的俗稱

詳細解釋

(1).鲸的俗稱。《文子·上仁》:“ 老子 曰:鲸魚失水,則制於螻蟻。”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四:“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鲸魚碧海中。” 明 李東陽 《春興》詩之三:“翠籠鸚鵡空愁思,碧海鲸魚幾歲年。”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顧八奶奶 ﹞走起路來,小鲸魚似的。”

(2).指形狀如鲸魚的撞鐘杵。《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發鲸魚,鏗華鐘。” 李善 注:“ 薛綜 《西京賦》注曰:‘海中有大魚曰鲸。’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鐘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為鲸魚。”按,《後漢書·班固傳下》引此文, 李賢 注曰:“鲸魚謂刻杵作鲸魚形也。” 漢 張衡 《東京賦》:“天子乃撫玉輅,時乘六龍,發鲸魚,鏗華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鲸魚”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可總結如下:

一、生物學定義與分類

  1. 哺乳動物屬性
    鲸魚是對鲸目動物的統稱,屬于海洋哺乳動物,具有哺乳綱的典型特征:胎生、用肺呼吸、體溫恒定(約35.5℃),并通過乳腺哺育幼崽。其進化曆程可追溯至約5500萬年前的陸生哺乳動物祖先。

  2. 分類學劃分
    鲸目分為兩大亞目:

    • 須鲸(如藍鲸、座頭鲸):無牙齒,以鲸須濾食浮遊生物和小型魚類,體型巨大(最小6米以上),頭頂有雙噴氣孔。
    • 齒鲸(如虎鲸、抹香鲸):具牙齒,捕食魚類、烏賊甚至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體型差異較大,頭頂單噴氣孔。

二、形态特征

  1. 體型與結構
    鲸魚是現存最大的動物,最大種類(如藍鲸)體長可達30米,體重近200噸。流線型身體、鳍狀前肢、退化後肢骨片及水平尾鳍適應海洋生活。

  2. 特殊器官

    • 噴水孔:位于頭頂,用于呼吸,呼氣時形成壯觀水柱。
    • 皮下脂肪層:厚度可達50厘米,用于保溫和能量儲存。

三、詞源與常見誤解

  1. 名稱由來
    “鲸魚”是俗稱,源于其外形似魚,但科學分類上屬于哺乳動物。古漢語中“鲸”字從“魚”部,反映了早期認知局限。

  2. 與魚類的區别
    鲸魚用肺呼吸、胎生、恒溫,而魚類用鰓呼吸、卵生、變溫。兩者演化路徑不同,鲸魚的“魚形”為趨同進化結果。

四、生态與文化意義

  1. 生态作用
    鲸魚在海洋生态中扮演關鍵角色,如藍鲸通過垂直遷移促進養分循環,虎鲸作為頂級掠食者維持食物鍊平衡。

  2. 保護現狀
    因曆史捕鲸和海洋污染,多種鲸魚瀕危。國際公約已禁止商業捕鲸,但栖息地破壞仍是主要威脅。

五、擴展知識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列表或保護政策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11)。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鲸魚

《鲸魚》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鲸類動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魚部和魚部。具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鲸:魚(鈎)、裡(丶)、一(丨)、巛(㇏)、力(乀)共14畫。

魚:魚(點)、三(亅)共七畫。

《鲸魚》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趣,它以形狀決定了它的名稱。鲸類動物身體呈紡錘形,有魚的外形和魚類的水禽類似,所以被稱為鲸魚。

在繁體字中,鲸魚的寫法為「鯨魚」。

古時候漢字寫法稍有不同,「鲸」在古代也寫作「鯨」,「魚」也寫作「魚」。

以下是一些包含《鲸魚》的例句:

1. 我們在海邊看到了一隻巨大的鲸魚。

2. 鲸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之一。

組詞:

1. 鲸魚油

2. 鲸魚骨

3. 鲸魚肉

近義詞:

1. 鲸類

反義詞:

1. 魚蝦

2. 海豚

總結:《鲸魚》指的是鲸類動物,拆分部首和筆畫為魚部(鈎)+ 魚部(點)、來源于鲸類的外形和魚類的特征。在繁體字中寫作「鯨魚」,古代寫法為「鲸(鯨)」和「魚(魚)」。一些相關的詞組有鲸魚油、鲸魚骨、鲸魚肉等。與《鲸魚》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鲸類,相反的詞彙有魚蝦和海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