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客星的意思、客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客星的解釋

[guest star] 我國古代對新星和彗星的稱謂

詳細解釋

(1).對天空中新出現的星的統稱,如新星、超新星等。《史記·天官書》:“客星出天廷,有奇令。” 明 無名氏 《觀象玩占》:“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無恒時,其居也無定所,忽見忽沒,或行或止,不可推算,寓于星辰之間,如客,故謂之客星。”有時亦指彗星。《南史·宋紀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鬥,因為彗,入文昌,貫五車,掃畢,拂天節,經天苑,季冬乃滅。”《清史稿·天文志十四》:“客星。 太祖 丁未年九月丙申,彗星見東方。”

(2).特指 東漢 隱士 嚴光 。《後漢書·嚴光傳》:“﹝ 光武帝 ﹞復引 光 入,論道舊故……因共偃卧, 光 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禦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 嚴子陵 共卧耳。’”後詩文中常用為典故。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詩:“天上 張公子 ,宮中 漢 客星。” 宋 楊萬裡 《讀嚴子陵傳》詩:“客星何補 漢 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早遣 阿瞞 移 漢 鼎,人間何處有 嚴陵 。”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過釣台》曲:“不戀朝章,歸釣夕陽,白眼傲君王。客星犯半夜龍床,清風占 七裡 魚邦。”

(3).神話傳說,天河與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來往。有人乘槎至天界,并與牽牛晤談。返回後,至 蜀 , 嚴君平 告之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之,正是此人到天河之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後遂用以為典,亦以指客人。 唐 羅邺 《行次》詩:“終日長程復短程,一山行盡一山春。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來有客星。” 宋 周必大 《點绛唇·贈歌者小瓊》詞:“秋夜乘槎,客星容到 天孫 渚,眼波微注,将謂牽牛渡。”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為客星而犯鬥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機。故至今羨為勝事。” 明 徐熥 《訪梅禹金秦淮客舍》詩:“舟過 長幹 問客星,風流不用歎飄零。一秋 桃葉 居 淮水 ,十月梅花夢 敬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客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文學中的特殊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客星指古代觀測中突然出現、隨後逐漸消失的天體現象,主要包括新星、超新星和彗星,偶爾也涵蓋流星、極光等其他天象。這類天體如“客人”般短暫停留于常見星辰之間,故得名“客星”。

二、分類與特征

  1. 天體類型
    • 新星/超新星:亮度突然增強的天體(如《漢書》記載公元前134年房宿出現的客星)。
    • 彗星:部分古籍将彗星歸為客星,但多數記載特指新星。
  2. 占星意義
    古代将客星分為瑞星(預兆吉祥)與妖星(預示災禍)兩類,例如“周伯星”為瑞星,“彗孛”為妖星。

三、曆史記載與文化内涵

四、科學價值

古代客星記錄為現代天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例如,宋代超新星記錄幫助科學家确認蟹狀星雲的起源,而《漢書》中的客星記載成為早期新星觀測的實證。

(注:如需完整曆史記錄或具體星象分析,可參考《中國古代天象記錄總集》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客星

客星,是由“客”和“星”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詞彙。具體解釋指的是在夜空中出現的與恒星相似的行星。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觀天的曆史,人們發現夜空中時而會出現諸如彗星、新星等非恒星的閃爍物體,與常見的恒星(星星)有所不同,因此稱之為“客星”。

在繁體字中,客星的寫法為「客星」。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星」字的寫法有時候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在小篆體中,“星”字的寫法為「日生旬」。

以下是一些關于客星的句子例子:

  1. 夜晚的蔚藍天空中,突然一顆客星閃耀着奇異的光芒。
  2. 據天文學家預測,下周将有一顆罕見的客星經過地球附近。
  3. 古人常以客星的出現作為重大事件的預兆。

以下是與客星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流星、彗星、恒星、行星。

近義詞:遊星、不定星。

反義詞:恒星、行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