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意思、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詳細解釋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解釋
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的綜合性運動會。有“小奧運會”之稱。始于1959年,每兩年舉行一次。比賽項目有:田徑、遊泳、跳水、水球、體操、擊劍、網球、排球和籃球共九項。東道國有權增設一項。
詞語分解
- 世界的解釋 一切事物的總和世界觀 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全世界 ∶佛教指宇宙大千世界 ∶指社會狀況現在是什麼世界,還允許你不講理 ∶領域;活動範圍内心世界 ∶江山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 朱家壞。;; 宋; 陸遊《老
- 運動會的解釋 包括許多比賽項目的運動比賽詳細解釋指多項體育運動的競賽會。 丁玲 《小火輪上》:“她還在念書的時候,聽說駐紮在 武陵 的 ********* 軍隊要開大運動會了,熱鬧得很。”
網絡擴展解釋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簡稱“大運會”)是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主辦的國際性綜合體育賽事,參賽者限定為在校大學生及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17-28歲)。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曆史沿革
- 起源:首屆國際大學生運動會于1924年在華沙舉辦,後因二戰中斷。1959年,首屆正式命名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賽事在意大利都靈舉行。
- 别稱:因其規模和競賽水平較高,被譽為“小奧運會”。
2.賽事結構與舉辦周期
- 夏季與冬季運動會:分為夏季大運會(田徑、遊泳、籃球等)和冬季大運會(滑雪、冰球等),每兩年交替舉辦。
- 增項規則:東道主可增設最多3個夏季項目或1-2個冬季項目。例如,1977年保加利亞增設摔跤,1987年南斯拉夫增設皮劃艇。
3.參賽資格與目标
- 資格限制:僅限高校在讀或畢業兩年内的大學生,年齡17-28歲。
- 宗旨:促進全球青年體育交流與友誼,同時為優秀大學生運動員提供國際競技平台。
4.中國參與情況
- 早期參與:1959年第一屆大運會,中國派出4名田徑選手。
- 突破性成績:1979年陳肖霞獲中國首枚大運會跳水金牌;1981年李甯單屆獨攬3枚體操金牌。
- 主辦曆程:2001年北京大運會中國首次登頂金牌榜;2023年成都大運會因疫情延期後舉辦,成為近年規模最大的賽事之一。
5.近年發展
- 項目擴展:2011年深圳大運會首次納入國際象棋、健美操等非奧項目,總項目達24項。
- 疫情影響:2021年成都大運會多次延期至2023年,并放寬參賽資格限制,确保更多學生參與。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事件或賽事數據,可參考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的官方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大學生體育賽事,旨在促進國際大學生間的交流與友誼,展示青年學生的體育風采和運動水平。該比賽以各國大學生為參賽對象,涵蓋多個體育項目,規模較大,備受關注。
拆分部首和筆畫:世(一丨一)、界(田一丶)、大(一一一)、學(子一乀)、生(田一一)運(辶一)動(亻一重)會(亻丶冂)。
來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起源于20世紀初,最早是由法國大學生聯合會發起的國際大學生體育聯盟,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比賽。
繁體: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古時候漢字寫法: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古代字形)
例句: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每個大學生的夢想之一。
組詞:大學生、運動、比賽、國際、參賽、交流、友誼、體育、青年、風采、水平。
近義詞:世界大學運動會、世界學生運動會。
反義詞:地方大學生運動會、校際比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