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籍的意思、官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籍的解釋

官府的簿籍。《元史·廉希憲傳》:“先時, 江陵城 外蓄水扞禦, 希憲 命決之,得良田數萬畝,以為貧民之業。發 沙市 倉粟之不入官籍者二十萬斛,以賑 公6*安 之饑。” 明 張羽 《賈客樂》詩:“浮家泛宅無牽掛,姓名不繫官籍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官籍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官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專屬性的複合詞,由"官"(政府機構)和"籍"(登記冊)構成。該詞特指古代官府設立的專門戶籍登記制度,主要用于記錄官員及其家屬的身份信息,與普通民籍形成區别性管理體系。

從制度沿革來看,官籍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的"宦籍"制度。唐代《新唐書·百官志》記載,中央設有專門機構管理"官人簿書",包含官員的任職記錄和家族信息。至宋代,官籍制度趨于完備,《宋史·職官志》明确記載了"文武官籍"的分類管理方式,要求每三年重新造冊。

官籍的核心功能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身份認證,如明代《吏部職掌》規定官員須憑籍冊領取俸祿;二是特權标識,元代《通制條格》載有官籍子弟可免徭役的特權;三是監督機制,清代《會典事例》要求官員籍冊必須詳載獎懲記錄。

需要注意的是,"官籍"與普通戶籍存在本質差異。據《中國戶籍制度史》考證,官籍除記載基本信息外,還包含任職履曆、考課等級等專業内容。這種區别在《唐六典》中體現為"官人籍"與"民部籍"的分離管理體系。

該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退出常用詞彙範疇,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社會分層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專業研究中引用該詞時,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并參考《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等工具書中的制度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官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官府的簿籍
    指官方登記、管理的名冊或檔案,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元史·廉希憲傳》提到“發沙市倉粟之不入官籍者二十萬斛”,此處“官籍”指官府記錄的糧食倉儲信息。

  2. 官職身份
    在特定語境中可引申為官員的職位或身份,但此用法相對少見。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三、詞源與演變

該詞由“官”(官府)和“籍”(簿冊)組合而成,本義強調官方檔案屬性。隨着語言發展,部分語境中衍生出與官職相關的比喻義,但核心仍指向官方記錄功能。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元史》《明史》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罷北白鬼北門編緝冰船玻璃絲不慧裁糾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存亡繼絶迪吉惡語中傷方将伏抱附扁和緩棍兒茶鶴歸诃讓鴻厘黃朱奂若渾侖簡闆蹇浐檢刻谏囊堅執跲踬精誠所至勁疾謹刻計入記敍掘穴老鼠過街留連論詩莽大夫民生在勤内戚平生歡婆羅洲洽商七尺之軀齊射泉穴曲宥銳進神旌手泐耍叉梭子土腥味瓦藓為地危構仙舻暇隟下辛協揆心高氣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