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贤爱士的意思、敬贤爱士的详细解释
敬贤爱士的解释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晋书·张寔传》:“ 寔 字 安逊 ,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亦作“ 敬贤重士 ”。 明 无名氏 《四马投唐》第四折:“元帅宽仁厚德,敬贤重士,岂肯记旧讐,并不挟寃。”
词语分解
- 敬的解释 敬 ì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恘 )。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敬。寿敬。 有礼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 谨慎,不怠慢:慎始敬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
- 士的解释 士 ì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
专业解析
"敬贤爱士"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尊敬有才德的人,爱护有学识或有地位的人(士)。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推崇。
-
释义与结构解析:
- 敬: 尊敬、敬重。指发自内心的尊重态度。
- 贤: 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爱: 爱护、关爱。指给予关怀和重视。
- 士: 在古代中国,通常指知识分子阶层,包括读书人、有学问的人、有地位的人(如官吏、武士等),也泛指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 结构: 这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成语,“敬贤”与“爱士”意义相近,相互补充,共同强调对德才兼备之人的尊重与爱护。
-
典源与历史演变:
- 该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和用人思想。儒家思想尤其强调“尊贤使能”,认为君主或领导者能否“敬贤爱士”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例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虽然未直接使用“敬贤爱士”四字,但“尊贤”的思想是其直接源头。
- 后世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以此语来赞扬明君或贤臣的品德。例如,《晋书·张轨传》中就有“敬贤爱士”的直接记载,用以描述张轨的德行。
-
用法与语境:
- 主要用于描述领导者(如君主、官员、上级)或德高望重者对待人才和知识分子的态度。
- 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护行为,而非表面的客套。
- 常用于历史叙述、人物评价或表达对某种理想领导风格的期许。
-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或领导者的优秀品质。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对“敬贤爱士”的词条释义提供了标准的语言学解释,明确了其含义为“尊敬贤才,爱护士人”。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
-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在追溯成语源流方面具有权威性,其相关条目(如“贤”、“士”及涉及尊贤思想的条目)为理解“敬贤爱士”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版): 对“敬”、“贤”、“爱”、“士”等字的古义及常见用法有详细阐释,有助于深入理解成语各组成部分的含义及组合后的整体意义。
-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作为专门收录和解释成语的工具书,其对“敬贤爱士”的释义、出处(常引《晋书》等)和用法说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载“敬贤爱士”这一成语早期应用的原始文献来源(如《张轨传》),提供了该成语在历史语境中的实际运用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敬贤爱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强调对有学识、品德高尚之人的推崇与关怀。
- 出处:最早见于《晋书·张寔传》,记载张寔因“学尚明察,敬贤爱士”被任命为郎中。
用法与特点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
- 感情色彩:褒义词,多用于赞扬领导者或组织重视人才的态度。
- 近义词:敬贤重士(如明代《四马投唐》中的用法)。
示例与延伸
- 历史典故:唐代阎立本评价武则天“敬贤爱士”,体现其治国理念。
- 现代应用:可用于描述企业、团队尊重专业人才的氛围。
补充信息
- 注音:jìng xián ài shì。
- 英语翻译:Treat able men and scholars with the greatest courtesy。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相关成语,可参考古籍《晋书》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把袂保社襃谕表面光偪拶不没不屑置辩侧视常岁骋怀游目船乘牀帏畜类灯夜碉楼逗晩杜门翻老账繁盛封金挂印踾踧附送沟娄骨寒毛竖诡蹇胡考夹道间日桀宋叽冷金刚杵鯨觀进善黜恶酒国苛捐杂税窥窃懒货老套头连环策麟凤龟龙鸬鸟船嘿然驽驘铅色妾侍泣路融融怡怡若邪山樽诗式随机泰然自若醍乳踢竖途遥日暮王勃相步小刀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