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卻老。 清 錢謙益 《仲夏觀劇歡宴浃月戲題長句呈同席》之二:“追陪歡讌應賒老,驅使風光莫較貧。”
“賒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詞義解析
“卻老”在古漢語中指“避免衰老”,如《史記》中“卻老至”即追求長壽。因此“賒老”可理解為通過某種方式(如歡宴、賞景等)排遣時光,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例如清代錢謙益詩句“追陪歡宴應賒老”中,即用“賒老”表達以歡聚對抗歲月流逝的意境()。
三、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生僻詞彙,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文人詩詞中。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其修辭意圖。
注意:不同詞典對“賒老”的收錄程度不一,推薦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
賒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賒(shé)和老(lǎo)。
賒的部首是貝,總共有8個筆畫。貝字的意思是貝殼,表示貝貴之物。賒有透支之意,是指向别人借貴重之物,并且暫時不付款。
老的部首是⺼(肉),總共有6個筆畫。老表示經過時間的演變,已經存在很久的人或事物。
賒老來源于《戰國策·魏策一》:“賒老責之,實不敏爾。”形容該人有能力,但是遲鈍而老糊塗。
在繁體字中,賒老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賒的本字寫作賒。
例如:我拿賒老去借了一本書,但是忘記了還給他。
賒可以與一些詞語組合使用,如賒賬、賒購等,表示透支、欠賬的意思。
近義詞有:欠債、透支、負債等。
反義詞有:還債、清償、償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