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奪宗的意思、奪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奪宗的解釋

《漢書·梅福傳》:“諸侯奪宗,聖庶奪適。”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奪宗,始封之君尊為諸侯,則奪其舊為宗子之事也。”後稱奪取嫡長子地位為“奪宗”。《三國志·魏志·賈诩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将,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隋書·炀帝紀下》:“每矯情飾行,以釣虛名,陰有奪宗之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奪宗”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的特定概念,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通過非正常手段奪取嫡長子的宗法地位或繼承權。最初源于諸侯受封後,原本的宗子(嫡長子)身份被取代的現象。如《漢書·梅福傳》記載:“諸侯奪宗,聖庶奪適”,顔師古注引如淳解釋為:始封之君成為諸侯後,其舊宗子地位即被“奪”。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1. 漢代起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反映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與“小宗”的權力關系。諸侯受封後,原本的家族大宗地位可能被新封君取代。
  2. 著名案例
    • 三國時期曹丕與曹植的繼承權之争被稱為“奪宗之議”(《三國志·魏志·賈诩傳》)。
    • 隋炀帝楊廣通過權謀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之位,史書稱其“陰有奪宗之計”(《隋書·炀帝紀》)。

三、引申與演變

後世将家族内部非嫡長子通過政治手段争奪繼承權的行為統稱為“奪宗”,例如:

四、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描述,強調宗法制度下的權力鬥争。其核心特征為以非嫡長子身份挑戰宗法繼承秩序。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宗法制度細節,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原始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奪宗(duó zōng)是個詞彙,意思是“奪取家族的宗族地位或權力”。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夭”(yāo),右邊是“後”(hòu)。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社會。在古代社會中,家族和宗族的地位非常重要,代表着權力和身份。奪宗指的就是一個人或一家族奪取其他家族的宗族地位或權力,通常通過政治權謀或武力來實現。 在繁體字中,奪宗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奪宗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成功奪宗,成為了家族的新宗主。” 奪宗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奪宗者、奪宗戰争等。近義詞可能包括篡位、奪權等,而反義詞可能包括保守、尊重傳統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