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驚悚 ”。
“驚竦”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jīng sǒng,其核心含義是驚慌恐懼或震驚,常與“驚悚”通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驚竦”與“驚悚”屬異形詞,現代漢語中“驚悚”更常用(如“驚悚小說”),但古籍多用“驚竦”。需注意語境選擇合適寫法。
《驚竦》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驚”和“竦”兩個部首。驚字的部首為心,竦字的部首為立。總筆畫為21畫,其中驚字有12畫,竦字有9畫。
《驚竦》這個詞源于《莊子·齊物論》,意思是非常害怕恐懼的樣子。它形容人受到某種突發驚吓或恐怖事物所緻的心理和生理的一種狀況。
在繁體字中,驚竦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不過由于《驚竦》這個詞并不是古代的詞語,因此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并沒有特定的規定。
例句:
1. 他聽到突然響起的槍聲,吓得渾身發驚竦。
2. 她不敢往前走,眼神中透露出明顯的驚竦。
組詞:
1. 驚恐:指受到突發的恐怖或驚吓而感到害怕。
2. 竦立:形容身體突然直立,表現出驚訝或恐懼的樣子。
3. 驚慌:形容受到突發的驚吓或意外情況而感到恐慌失措。
近義詞:
1. 驚悸:形容因突然受到驚吓或心悸而感到害怕和不安。
2. 驚恐:指因突發的恐懼或驚吓而感到害怕和驚訝。
反義詞:
1. 安撫:指使人鎮定下來,平息恐懼和不安。
2. 安詳:形容心情甯靜平和,沒有恐懼和驚慌。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了《驚竦》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相關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詞所傳達出的強烈的恐懼和驚吓的情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