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正有氣節的男子。《史記·伍子胥列傳論》:“方 子胥 窘于 江 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 郢 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緻此哉?” 宋 蘇轼 《<樂全先生文集>叙》:“其論 盛孝章 、 郗鴻豫 書,慨然有烈丈夫之風。” 明 宋濂 《浦陽人物記·忠義篇》:“今去之雖數百載,忠剛之氣充塞乎天地之間,凜然如生,非烈丈夫能如是乎?”
“烈丈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具有剛強氣節、忠義品格的男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烈”指剛烈、忠烈,“丈夫”指成年男性。合稱“烈丈夫”特指剛正不阿、重義輕生、有膽識氣節的男性,強調其甯折不彎的精神品質。
如今多用于文學、曆史讨論,或褒揚曆史人物,日常口語中較少見。例如,描述古代俠客、忠臣時常用此詞。
如需了解更多,可查看《史記·伍子胥列傳》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烈丈夫》這個詞指的是勇猛果敢、不怕犧牲的丈夫,特指在戰場上立下功勳或者英勇抗敵的丈夫。他們以忠誠、英勇和犧牲精神為楷模,被人們稱為烈丈夫。
《烈丈夫》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火」和「丈」。根據部首的位置和順序,可以得到「火」的拼音是huǒ,「丈」的拼音是zhàng。整個詞的拼音是liè zhàng fū。
《烈丈夫》一共有7個筆畫,其中「火」部的3畫,「丈」部的4畫。
《烈丈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韓非子·内儲說左上》(漢代):“古之善養者,情義者也,故稱之曰烈皇烈丈夫。” 在古代,這個詞多用于歌頌英勇抗敵、舍己為人的丈夫。
繁體字中的《烈丈夫》為「烈丈夫」,字形相同,隻是書寫方式有所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因地域和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烈丈夫》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但基本的字形仍然保持一緻。
一位烈丈夫,在戰場上舍身護國,永垂不朽。
組詞:烈士、烈女、烈日、烈焰、丈夫。
近義詞:英勇的丈夫、忠誠的丈夫。
反義詞:懦弱的丈夫、膽小的丈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