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在 中國 租界上設立的監獄。 魯迅 《三閑集·“革命軍馬前卒”和“落伍者”》:“﹝ 鄒容 ﹞後來從 日本 回國,在 上海 被捕,死在西牢裡了。”
“西牢”是漢語曆史詞彙,特指近代西方列強在中國租界内設立的監獄,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背景
“西”指代西方國家,“牢”為監獄的舊稱。該詞專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通過不平等條約在中國租界内設置的司法管轄機構,用于關押他們認為違反法律的人員(尤其是中國公民)。這種監獄體系體現了當時的“領事裁判權”,即外國在華擁有治外法權,3,。
曆史實例
典型例子如上海租界内的監獄。魯迅在《三閑集》中記載,革命家鄒容1905年因《蘇報》案被清政府與租界當局聯合逮捕,最終死于上海西牢,3,。此類監獄常以“巡捕房”或“工部局監獄”為名,實際由外國管理者控制。
補充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事件(如《蘇報》案)或租界司法制度,可參考近代史專著或檔案資料。
西牢(xī lá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西”和“牢”。
“西”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讀音為“xī”,在《康熙字典》中排第二百四十一位。它的筆畫數為五畫。
“牢”也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讀音為“láo”,在《康熙字典》中排第二百九十八位。它的筆畫數為七畫。
《西牢》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梁齊周的時期。《漢書·地理志》中記載,“西牢,即金谷也”。
在繁體字中,“西牢”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西”字的寫法可能和現在有一些差異。古時候,它的寫法可能更加方正,筆畫也相對簡潔。
1. 他被判刑後被關進了西牢。
2. 路邊的西牢裡關着一些違法犯罪的人。
西風、西部、牢獄等。
監獄、牢房、囚室。
自由、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