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essing table] 裝着鏡子的梳妝台
見“ 鏡臺 ”。
亦作“ 鏡台 ”。上面裝着鏡子的梳妝台。《初學記》卷二五引《魏武雜物疏》:“鏡臺出 魏 宮中,有純銀參帶鏡臺一,純銀七子貴人公主鏡臺四。” 唐 唐暄 《還渭南感舊》詩之一:“寝室悲長簟,妝樓泣鏡臺。” 清 程麟 《此中人語·翠翠》:“ 翠翠 婷婷嫋嫋,姣艷可人,而脂香粉澤迷離於鏡台繡縵之閒。” 冰心 《超人·離家的一年》:“小姊姊穿着睡衣,站在鏡台前,攏着頭發。”
“鏡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裝有鏡子的梳妝台,主要用于整理儀容,常見于古代女性閨房。其下方常設抽屜,用于存放胭脂、眉筆等化妝工具。
結構與曆史
功能與設計
顯微鏡的載物台,用于放置觀察标本,中央有通光孔,配有推進器調節輪以移動标本。設計強調穩定性和耐用性,形狀分方、圓兩種。
分類差異
正置與倒置顯微鏡的載物台結構不同,例如倒置顯微鏡的鏡台需適應培養皿等特殊容器的觀察需求。
“鏡台”既可指日常梳妝用具,也可指科學儀器部件,需結合上下文區分。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家具設計或顯微鏡構造,可查閱相關專業文獻。
《鏡台》是一個指代鳥類毛色的詞語,它形容鳥羽毛的光澤如同明鏡一樣。這個詞常常用來表達鳥類的美麗和華麗。
《鏡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它也是一個寶貴的部首。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順序,鏡台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1。
《鏡台》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在現代漢字中,它的繁體寫法是「鏡臺」。
在古代,「鏡台」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标準。不同的文獻和古籍中,對于「鏡台」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鏡台」、「鑑台」等。
1. 那隻鳥的羽毛閃爍着鏡台般的光澤。
2. 他的毛衣上布滿了鏡台般的亮片。
3. 這副畫中的水晶宮如同一個巨大的鏡台。
1. 鏡:指反光的物體,如「鏡子」。
2. 台:指平台、台子,如「舞台」。
3. 鏡面:指反光的面,如「鏡面反射」。
4. 台階:指階梯、樓梯,如「樓梯台階」。
1. 玉石:指美麗、光滑的寶石。
2. 明亮:指光線充足、明亮的狀态。
3. 光澤:指物體表面反射光線的效果。
1. 暗淡:指物體沒有亮光的狀态。
2. 毛躁:指物體表面粗糙而無光滑光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