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俘的意思、受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俘的解釋

封建社會的一種禮儀。舊時封建統治者戰争勝利後,先行獻俘禮,把所獲俘虜獻于宗廟社稷,再行受俘禮,由皇帝接受戰俘。也叫“受俘馘”。《舊唐書·劉闢傳》:“ 闢 入京城,上禦 興安樓 受俘馘。”《清史稿·禮志九》:“翼日,帝禦 午門樓 受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受俘”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代禮儀中的正式儀式

核心含義:指封建社會戰争勝利後,統治者接受俘虜的禮儀流程。通常分為兩個步驟:

  1. 獻俘禮:将俘虜獻于宗廟社稷,告慰祖先和神靈()。
  2. 受俘禮:由皇帝親自在特定場所(如午門樓)接受戰俘,象征勝利的權威性。例如《清史稿》記載“帝禦午門樓受俘”。

二、現代引申的比喻用法

擴展含義:在非曆史語境中,可比喻為在競争、鬥争或情感關系中被對方擊敗或控制,失去自主權。例如形容商業競争失利或被他人操縱的狀态()。

使用注意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案例或引申用法分析,可參考《舊唐書》《清史稿》等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受俘

受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受和俘。

1. "受"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在漢字六書中屬于象形字,表示接受、承受等意思,讀音為"shòu"。

2. "俘"字的拆分部首是人,在漢字六書中屬于會意字,表示被敵人俘虜,讀音為"fú"。

《古漢字字典》中記載,"受俘"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七年》:“僖公與鄭戰,受俘于敵,與鄭兵遇。”

在繁體字中,受俘仍保持原樣寫作"受俘"。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受"字變體的常見寫法有「受」、「又」、「受」、「X」等。

以下是一些使用"受俘"的例句:

- 在戰争中,士兵們可能會不幸受俘。

- 他因被捕而受俘,被迫離開自己心愛的家鄉。

- 戰俘營中是受俘者的臨時居住地。

一些與"受俘"相關的詞彙:

- 近義詞:被俘、被捕、被扣留

- 反義詞:釋放、逃跑、脫離

一些組詞:

- 受刑:接受刑罰

- 受辱:遭受侮辱

- 俘虜:被敵對勢力俘虜的人

- 俘獲:捕獲、抓住

- 俘擄:擄掠、劫持

- 俘獲:捕獲、抓住

- 俘獲:捕獲、抓住

- 受難:遭受苦難

- 受教:接受教誨

- 受邀:被邀請參加

總結:受俘是指被敵人俘虜的狀态或行為。它是由"受"和"俘"兩個字組成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人。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受"字存在多種變體。繁體字中的受俘與簡體字保持一緻。在使用中,受俘常常用于描述戰争或犯罪行為中被捕、被禁锢的情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