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鄏的意思、郏鄏的詳細解釋
郏鄏的解釋
周 朝東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楊伯峻 注:“ 郟鄏 即 桓 七年《傳》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漢 之 河南 ,在今 洛陽市 。《楚世家》索隱雲:按《周書》,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謂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陳子龍 《送張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隨召陛見》詩:“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漢 家底績念 宣房 。” 清 魏源 《觀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範增 見何隘!”
詞語分解
- 郏的解釋 郏 (郟) á 〔郏縣〕地名,在中國河南省。 (郟)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鄏的解釋 鄏 ǔ 〔郏( ?)鄏〕古山名,在今中國河南省洛陽市西北。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郏鄏”是中國古代地名,現指河南洛陽一帶,具體釋義如下:
-
地理位置
郏鄏是周朝王城的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周成王時,周公營建洛邑作為東都,其核心區域即被稱為“郏鄏”。《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成王定鼎于郏鄏”,說明這裡是周王朝的重要政治中心。
-
詞源與含義
- “郏”指北邙山(又名郏山),是洛陽北部的天然屏障。
- “鄏”為古邑名,特指周王城所在的平原地帶。兩字合稱,既指地理特征(山南水北),也象征王朝的穩固。
-
曆史地位
郏鄏作為周代都城,是禮樂制度的核心區域,後世常以“郏鄏”代指洛陽或中原王朝的統治根基。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後梁宣明二帝碑》中曾用“郏鄏”隱喻國家正統。
由于該詞屬古漢語專名,現代使用較少,建議結合《史記》《漢書》等典籍進一步考據。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可查閱《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或《水經注》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郏鄏的意思和拆分部首
郏鄏(jiá zūn)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巢穴”或“居所”。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中“郏”作為首部,表示“鳥的巢穴”或“鳥巢”,而“鄏”作為尾部,原義為“居所”或“住宅”。
郏鄏的筆畫
根據郏鄏的拆分部首的筆畫,郏的部首為邑(8畫),鄏的部首為阝(8畫)。因此,郏鄏的總筆畫為16畫。
郏鄏的來源
郏鄏最早出現在《爾雅·釋鳥》一書中,意為鳥巢。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郏鄏泛指為住所或居所。在古代,鳥巢通常被比喻為人們的住宅,因為鳥巢提供了安全和溫暖的居所,人們也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夠有同樣的特點。
郏鄏的繁體
郏鄏的繁體字為「郟鄖」。在繁體字中,郏的部首鄉變為了角,而鄏的部首也變為了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郏鄏的基本形狀保持一緻。根據古代的《說文解字》,郏的形狀如下:鳥在巢上面,下面有輔助的橫線。鄏的形狀如下:上面是“宀”,下面是“君”的聲符旁。這些形狀和部首的含義都反映了鳥巢作為居所的特點。
郏鄏的例句
- 經過長時間的磋商,他們終于為這個演出找到了一個理想的郏鄏。
- 新婚的夫婦正在迫切地尋找一個溫馨又舒適的郏鄏。
郏鄏的組詞
- 鄭郏鄏:指中國古代争權奪利的故事中的人物,包括鄭國公子無恤、郏國太子陽生和鄏國太子翕侯。
- 鄏鄏:指巢穴中的鳥巢。
郏鄏的近義詞
- 居所
- 住宅
- 家園
郏鄏的反義詞
- 遊蕩
- 流浪
- 外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