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郏鄏的意思、郏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郏鄏的解釋

周 朝東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楊伯峻 注:“ 郟鄏 即 桓 七年《傳》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漢 之 河南 ,在今 洛陽市 。《楚世家》索隱雲:按《周書》,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謂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陳子龍 《送張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隨召陛見》詩:“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漢 家底績念 宣房 。” 清 魏源 《觀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範增 見何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郏鄏(jiá rǔ)是古代地名,特指周朝時期的王城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境内。該詞最早見于《左傳》等先秦文獻,具有明确的曆史地理指向性。以下從語義、曆史沿革、地理定位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語義解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郏”指山間夾道,“鄏”為低平之地,二字組合描述洛陽盆地北依邙山、南臨洛河的地貌特征。《辭源》進一步說明,該命名源于“郏山”(即北邙山)與“鄏原”(伊洛平原)的地理組合。

二、曆史沿革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成王時期(公元前11世紀)營建洛邑作為東都,自此“郏鄏”成為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東漢班固《兩都賦》沿用此稱,印證其作為都城代稱的延續性。至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明确标注“郏鄏陌”為洛陽城内街道遺迹。

三、地理定位

現代考古證實,郏鄏核心區域位于洛陽王城公園及周邊地區。《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界定其範圍為:東起瀍河,西至澗河,南達洛河北岸,與《尚書·洛诰》記載的周公營洛方位完全吻合。現存西周青銅器銘文中的“成周”即指此地。

網絡擴展解釋

“郏鄏”是中國古代地名,現指河南洛陽一帶,具體釋義如下:

  1. 地理位置
    郏鄏是周朝王城的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周成王時,周公營建洛邑作為東都,其核心區域即被稱為“郏鄏”。《左傳·宣公三年》記載:“成王定鼎于郏鄏”,說明這裡是周王朝的重要政治中心。

  2. 詞源與含義

    • “郏”指北邙山(又名郏山),是洛陽北部的天然屏障。
    • “鄏”為古邑名,特指周王城所在的平原地帶。兩字合稱,既指地理特征(山南水北),也象征王朝的穩固。
  3. 曆史地位
    郏鄏作為周代都城,是禮樂制度的核心區域,後世常以“郏鄏”代指洛陽或中原王朝的統治根基。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後梁宣明二帝碑》中曾用“郏鄏”隱喻國家正統。

由于該詞屬古漢語專名,現代使用較少,建議結合《史記》《漢書》等典籍進一步考據。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可查閱《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或《水經注》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閉門不納避正殿不消得車到山前必有路恥過出份子出身打蹦兒蹈常襲故都都磨磨都台對天發誓阿堵惡虖反諷方良風信旗輻條閨戒鬼陣頭風浩浩黑滿黑匣子赫然荭草骅駵火坑糊塗蛋嘉鲂簡撮交際明星佳朕浸沒揫聚舊院拒地科例梱複酹觞裡脊遛搭輪甲蠻睫螳輪沒譜兒默倒槃琴輕世齊鋪鋪扇轎失貌詩情畫意水菜司獄桃園結義替班,替班兒統共外道外景相問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