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裡 《自音聲岩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餘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缢之人,不會有爾許閑暇咬文嚼字也。”
“爾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爾許”意為如許、如此,常用于強調事物的程度或狀态,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樣”“這麼”。
詞源構成
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爾許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具有特定的含義。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爾許的拆分部首是⺗(耳)和讠(讠),共有13個筆畫。
爾許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源自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在繁體字中,爾許的寫法為「爾許」。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爾許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狀與現代字形相似。
1. 我對你的承諾是爾許的。
2. 這是一份值得爾許的機會。
爾許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形成新的含義,例如:
1. 諾爾許(諾言)
2. 同意爾許(答應)
與爾許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答應
2. 承諾
反義詞可以是:
1. 否定
2. 拒絕
以上就是關于「爾許」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介。希望能幫助到你!【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