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 宋 楊萬裡 《自音聲岩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餘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缢之人,不會有爾許閑暇咬文嚼字也。”
“爾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如此”“這樣”
表示程度或方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麼”“如此”。
例證: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爾許大患,無所逃命。”
(意為“如此大的禍患,無法逃脫命運”)
“這些”“那些”
指示代詞,指代特定數量或範圍的事物。
例證:
唐代寒山詩:“何須廣學問,爾許勞精神。”
(意為“何必廣求學問,那些耗費精神之事”)
“爾”為指示代詞(如“爾汝”“爾曹”),“許”表約略估量(如“少許”“許多”),組合後強調對狀态或數量的指代。
多見于魏晉至唐宋詩文,明清後逐漸被“如此”“這些”等替代,現代僅存于方言或仿古表達。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爾許”為“猶言如許、如此”,引《三國志》注例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2)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歸類為指示性副詞,強調程度或範圍。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475-9)
《辭源》(修訂本)
注:“爾,如此;許,助詞。爾許即如此。”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250-2)
說明: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網頁鍊接,以上内容依據權威紙質辭書釋義整理。如需驗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紙質版或官方數據庫(如“中國辭書出版社”等平台)。
“爾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爾許”意為如許、如此,常用于強調事物的程度或狀态,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樣”“這麼”。
詞源構成
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建議在閱讀古籍時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按觞癍瘡保攝逼汗草比屋可封昌陽産子重根大悲當爐大魚吃小魚得失相半電離平衡都街豆棚多重性督齊風瘧負郭相君浮鷗服箱剛躁官道櫃房毀玷回述燋龍溫池謹密居産浚窺殼果铿铮曠誕擴張略為裂敝露表論箸馬矢秾郁憑眺千錘百煉寝息欽伫秋官屈居柔煦使乎輸發淑訓司聰死鬭歲華天佑踢胸違惰猥襲文練陷入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