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充诎的意思、充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充诎的解釋

亦作“ 充倔 ”。得意忘形貌。《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 鄭玄 注:“充詘,喜失節之貌。” 孔穎達 疏:“言雖得富貴,不喜歡失節。”《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宋 陳亮 《祭鄭景元母夫人文》:“不充詘於崔嵬,無幾微於蹭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元稹》:“人必勞餓空乏,而後無充詘之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充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部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注疏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充诎(chōng qū)形容人因喜悅或得意而失去常态、不能自持的狀态。

《漢語大詞典》釋為:"喜悅而失去節制" ,強調情感的外溢失度。如《禮記·儒行》鄭玄注:"充诎,喜失節也",指歡喜過度以緻舉止失當。

二、詞源與構成

  1. 語素解析

    • 充:本義為滿、足,引申為情感充盈;
    • 诎:通"屈",意為彎曲、屈服,此處指因情緒激動而行為失控。

      二字組合表示"情感滿溢至行為失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義)。

  2. 典籍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儒行》:"不充诎于富貴",指儒者不為富貴而狂喜失節。漢代鄭玄注曰:"充诎,喜失節也",成為後世訓釋的權威依據(《十三經注疏》)。

三、語義演變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
  3. 《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中華書局,1980)
  4.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本)
  5.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注:因古籍及專業辭書無公開線上鍊接,此處按學術規範标注文獻來源。如需查閱原文,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渠道獲取。)

網絡擴展解釋

“充诎”是一個文言詞彙,讀音為chōng qū(ㄔㄨㄥ ㄑㄩ),由上下結構的“充”和左右結構的“诎”組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詞義

  1. 得意忘形而失去操守
    指因過度歡喜或自滿導緻行為失節,失去原有的節制或原則。例如《禮記·儒行》中提到:“儒有不隕獲于貧賤,不充诎于富貴”,意為真正的儒者不會因貧賤而沮喪,也不會因富貴而得意忘形。

  2. 引申為“自滿而失去節制”
    如宋玉《九辯》中“蹇充诎而無端兮”,形容因自滿導緻行為無節制。


經典文獻中的用例


現代使用與辨析


“充诎”強調因情緒(如得意、自滿)導緻的行為失控,常見于儒家經典和史書,體現傳統文化中對“節制”品德的重視。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禮記》《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凹凸花扒拉半陰陽逼氣逼上梁山補蔭唱令家瞠眙沖退翠簪啗函道弟搭識獨秀放屣富強歌唱家乖忤橫構劃船運動胡言亂道兼官建極狡計家長禮短節孝坊金颷禁檢金炬酒皶鼻局隘睽迸昆岫苦中作樂溜門子隆眷買服帽裠冒位靡響磐峙劈烈清署琴挑文君區區仆仆屈伸軟飽撒袋沙鑼神草四楞鐧歲差隨心騰逐同狴投河覓井晚快邊蚊樹無所不有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