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師友。《禮記·學記》:“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鄭玄 注:“輔即友也。”
“師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師輔”意為“師友”,即老師和朋友的雙重角色結合體。該詞強調在學問或德行上給予指導與輔助的關系,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經典出處
源自《禮記·學記》:“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鄭玄注:“輔即友也。”
此處“師輔”指師長與友人的共同引導作用,說明其兼具教導與輔助的雙重功能。
結構分析
在現代語境中,“師輔”可擴展理解為教師與輔導員的結合,例如學校中既負責教學又承擔學生指導工作的角色。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更多保留在學術讨論或特定文獻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應用案例,可參考《禮記》相關注釋或教育類文獻。
師輔是一個常用的漢字,具有豐富的意義和用法。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師輔的拆分部首是「巾」和「辛」。其中,「巾」是表示布帛的部首,「辛」是一個獨立的字形,意味着辛勤勞動。師輔共有12畫。
師輔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形成。在古代,「師」的本義是指導、教育、引導學生的人。而「輔」則表示輔助、幫助。師輔的合并使用意味着輔導教師的重要作用,指輔助老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人。
在繁體字中,師輔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師輔有時以融會貫通的意思使用,寫法為「螫」,由「虍」和「蟲」組成。
1. 他在學業上一直得到老師的師輔。
2. 這個輔導班專門為學生提供師輔服務。
師德、師生、師表、輔導、輔助、輔導員
指導、引導、教育、扶持、協助
自學、獨立、離開、領悟、獨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