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今消防瞭望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防火》:“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
望火樓是中國古代用于火災監測和預警的專用建築,其功能類似于現代消防瞭望塔。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宋代消防體系
北宋時期,汴京(今開封)已出現專職消防隊“潛火隊”。望火樓作為配套設施,建于高處,磚砌結構,樓上設專人值守,白天用旗幟、夜間用燈籠傳遞火情方位。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其運作方式:“樓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數間,屯駐軍兵百餘人。”
清代揚州實例
揚州望火樓是清代複建的地标建築,木質塔形結構,高五層,頂部懸挂銅鐘。發現火情後敲鐘示警,樓内救火隊員隨即攜工具趕赴現場。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消防制度,可查閱《東京夢華錄》;青島望火樓建築細節詳見搜狗百科。
《望火樓》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為站在高樓上觀望火光,用以比喻遠望、觀察事物的情況。
《望火樓》的部首是火(huǒ),總共包含了9個筆畫。
《望火樓》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據說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中。
《望火樓》的繁體字為「望火樓」。
在古代,「望火樓」的寫法稍有不同,使用的是「朢火樓」。
他站在望火樓上,眺望遠方的山川河流。
望樓台、樓閣、火光、火紅等
瞭望台、高樓、眺望台
直觀、親睹、近距離觀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