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entirely;completely] 全部;一律
通通消滅
(1).形容鼓聲。 清 翟灏 《通俗編·聲音》:“ 陳造 詩:‘通通已報衙。’通通,亦鼓聲也。”
(2).全部。 ********* 《抗戰以來》三○:“第一次全體學生大會,所有在校及學校附近的同學通通都來參加。” 老舍 《駱駝祥子》六:“太太們打起牌來,把孩子們就通通交給了仆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通通漢語 快速查詢。
“通通”是一個現代漢語常用副詞,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拼音:tōng tōng
詞性:副詞
核心含義:表示「全部、一律、徹底」。例如:
範圍性總括
強調對整體範圍内所有個體無例外處理,常與「都」連用強化語氣:
語境適配性
主要用于口語和非正式場合,書面語中可用「全部」「一律」替代。常見于日常對話、文學作品,如老舍《駱駝祥子》中「太太們打起牌來,孩子們通通交給仆人」。
古漢語特殊用法
清代文獻中曾作拟聲詞,形容鼓聲。如陳造詩句「通通已報衙」即指擊鼓報衙聲。
建議在正式寫作中優先使用「全部」「一律」,口語交流可靈活運用「通通」增強表達效果。如需了解古漢語拟聲用法,可參考清代《通俗編》等文獻。
通通是一個漢字詞組,通有多個意思,可以表示廣泛的含義,而通通則表示全部、全都、無一例外的意思。
通通的部首是辶(辵),拼音為chuò,五筆輸入法的編碼為TLTk。通通的總筆畫數為10。
通通最早出現在《易經·系辭傳》中,後來被廣泛用于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
通通的繁體字為「通通」,讀音相同。
在古代,通通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籍和銘文的記載,通通的古代寫法包括「通」和「通通」,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
1. 這個問題他通通都解答正确了。
2. 他逐一檢查了所有文件,通通沒有遺漏。
通通可以作為前綴或後綴來構成其他詞語,例如:
1. 通通無阻
2. 通通拒絕
3. 全部通通
通通的近義詞包括:皆、一概、全部、總體、無一例外
通通的反義詞包括:部分、不全、有例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