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幹的中部。 唐 杜甫 《絕句》之四:“急雨捎溪足,斜暉轉樹腰。” 仇兆鳌 注:“轉樹腰,日影橫穿也。” 元 陳思濟 《漱石亭和段超宗韻》:“後日秋岡岡上去,樹腰移榻轉斜暉。”
“樹腰”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ù yāo,其核心含義指樹幹的中間部分,在文學和日常語境中常被引申為事物的核心或關鍵所在。
字面含義
樹腰即樹幹的中部,是樹木主幹的重要支撐部分。例如唐代杜甫《絕句》中“斜暉轉樹腰”一句,通過光影變化描繪了樹腰的位置特征。
比喻意義
該詞常被用作成語,比喻事物的核心或關鍵環節。例如“問題的樹腰在于溝通不暢”,強調核心矛盾所在。
文學應用
元代陳思濟在《漱石亭和段超宗韻》中寫道“樹腰移榻轉斜暉”,通過樹腰的意象展現自然景色的層次感。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出處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杜工部集》等古籍文獻。
樹腰是一個形象生動的詞語,它形容樹木的腰部或樹幹的中部。當樹木生長多年後,樹幹中部的地方逐漸變粗,形成了一個向外凸起的彎曲,就好像樹木身上的腰部一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樹:木(木頭的意思),共4筆
- 腰:⺼(肉)+ 要,共10筆
來源:由于樹腰是樹木生長的自然現象,所以這個詞的來源非常直觀和形象化。
繁體:
- 樹腰(繁體字中,樹用“樹”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 樹腰(傳統字體)
例句:
1. 古老的松樹,樹腰盤繞着一個鳥巢。
2. 風雨中,樹腰挺拔地矗立着,像一位頑強的戰士。
組詞:
- 樹木、樹枝、樹幹、樹冠、樹根
近義詞:
- 樹節、樹杈、樹身、樹脊、樹胴
反義詞:
- 樹栽、樹頂、樹根、樹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