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驚惶失措 ”。 清 蒲松齡 《翻魇殃》第十二回:“這謡言傳的兇……一家人驚慌無措。”
“驚慌無措”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在面對突發狀況時,因極度慌張而失去應對能力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驚慌
指因意外或危險突然出現而産生的恐懼、慌亂情緒,常伴隨心跳加速、思維混亂等生理反應。
無措
“措”意為安排、處理,“無措”即無法采取恰當行動,表現為手足無措、呆立或反複無效動作。
該成語通過情緒(驚慌)與行為(無措)的雙重描寫,生動刻畫了人在失控狀态下的心理與表現。與單純表示恐懼的“膽戰心驚”不同,它更強調因慌亂導緻的行動力喪失。
《驚慌無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因為突發情況或緊急情況而感到非常恐慌和無所適從。
《驚慌無措》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思”,它的拆分筆畫是8畫。
《驚慌無措》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形容人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失去了冷靜和應對能力。
繁體字為「驚慌無措」。
在古代,「驚慌無措」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文獻記載,《驚慌無措》在古代使用的寫法為「驚惶失措」。
1. 在地震發生時,人們常常會陷入驚慌無措的狀态。
2. 考試前,他非常緊張,一時之間變得驚慌無措。
1. 驚恐惶惑
2. 慌張失态
3. 茫然無措
1. 驚惶失措
2. 慌亂不堪
3. 慌張失态
1. 泰然自若
2. 鎮定自若
3. 淡定從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