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考核、評論等次。《楚辭·招魂》“與王趨 夢 兮課後先” 漢 王逸 注:“言己與 懷王 俱獵于 夢澤 之中,課第羣臣先至後至也。”
(2).謂考核政績并加叙次。 唐 權德輿 《奉送從叔赴任鄱陽序》:“況 番君 故地,理通下邑,其壤沃,其境清,惠和簡廉,可以遊刃。異日 九江 之西上百裡課第於有司者,其在叔父乎!” 唐 柳宗元 《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則修《虞書》之考績,舉 漢 代之課第,處事詳諦,無依違故縱之敗,奉法端審,無隱忌峭刻之文。”
“課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考核、評論等次
指對人員或事務進行評定,劃分等級。例如《楚辭·招魂》中“課後先”的注解提到,漢朝王逸解釋為“課第羣臣先至後至”,即通過考核确定群臣的先後次序。
考核政績并加叙次
特指對官員政績的考核與排序。如《晉書·職官志》記載設有“課第曹”這一官職,專門負責此類事務。唐代權德輿在《奉送從叔赴任鄱陽序》中也提到“課第於有司者”,強調通過考核确定官員的政績排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晉書·職官志》或唐代柳宗元的相關論述。
《課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教學的第一個課堂,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學科中的第一節課。
《課第》這個詞的部首是 讠(讠是“讓”的異體部首)和丿;它的總筆畫數是8。
《課第》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課第」。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課第」的寫法可以是「課第」,其中「課」用了「言」作為部首,「第」的上部是「大」字旁。
1. 明天我們将開始新學期的第一節課第。
2. 學生們對待每一節課第都應該認真聽講。
課程、第一頁、起點、開頭等
第一堂課、開場課等
最後一節課、畢業典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