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艱屯 ”。 唐 陸贽 《冊淑妃王氏為皇後文》:“嘗屬艱迍,累從行幸,思賢才以輔佐,知臣下之勤勞。”
“艱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拼音為jiān zhūn,意為“艱屯”,即艱難困苦、處境不順的狀态。該詞由“艱”(左右結構)和“迍”(半包圍結構)組成,其中“迍”通“屯”,表示困頓、阻滞。
文獻出處
唐代陸贽在《冊淑妃王氏為皇後文》中曾用此詞:“嘗屬艱迍,累從行幸,思賢才以輔佐,知臣下之勤勞。”此處通過“艱迍”描述經曆困苦後對賢才的渴求。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體,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與“坎坷”“困厄”等詞相近,但更強調長期、持續的艱難狀态。
補充說明
需注意“迍”字本身帶有命運多舛的引申義,常與“邅”(zhān)連用為“迍邅”,進一步強化困頓之意。
艱迍(jiān zhūn)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艱」和「迍」。艱迍的意思是艱難險阻,困難重重。
「艱」的部首是「艸」,筆畫數為11;「迍」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8。
「艱迍」是一個由「艱」和「迍」兩個簡化字組成的新詞,沒有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艱」的字形為「艮」,表示山勢陡峭;「迍」的字形為「迍」,表示行軍邁步的樣子。
1. 面對艱迍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勇敢堅持下去。
2. 他毅然決定面對一切艱迍而不退縮。
艱險、千難萬難、險阻、荊棘叢生、困境、艱難險阻
困難、難題、艱苦、艱巨、險惡
容易、順利、輕松、簡單、暢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