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敕的意思、警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敕的解釋

亦作“警勅”。亦作“ 警飭 ”。警戒。《詩·小雅·采薇》“豈不日戒, 玁狁 孔棘” 漢 鄭玄 箋:“戒,警敕軍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豈不日相警戒乎?”一本作“ 警勑 ”。 唐 陸贽 《論朝官阙員及刺史等改轉倫序狀》:“進而有過則示懲,懲而改修則復進,既不廢法,亦無棄人,雖纖芥必懲而才用不匱;故能使黜退者克勵以求復,登進者警飭以恪居。”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使天下懦将驕卒,聞之皆震栗竦動,以自警飭。” 清 宗稷辰 《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抄序》:“及歸而端憂,起而防邊,提桁楊,守壁壘,藩屏乎昆彌,警敕夫錞于,宜形之詠歎者益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警敕(jǐng ch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示與告誡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以下從釋義、構成及用法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警戒與訓誡

    指通過嚴厲的言辭或行動使人警惕錯誤、避免過失。例如古籍中"警敕百官"表示告誡官員謹守職責。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706頁;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第810頁。

  2. 緊急戒備狀态

    在軍事或安全領域,引申為高度警戒、嚴加防範的狀态。如"邊關警敕"指邊境加強戒備。

    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112頁。

二、構詞解析

三、文化語境應用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如《後漢書·窦融傳》:"數遣書警敕,示以禍福",體現上位者對下級的訓導。現代用法多見于學術論述或仿古文體,強調警示的莊重性。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第215頁。

網絡擴展解釋

“警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警敕”的核心含義為警戒,強調通過告誡、整饬等方式達到防範或規範的目的。該詞在不同文獻中亦寫作“警勑”或“警饬”,屬于異形詞現象。

二、構成分析

  1. “警”:指戒備、警惕,如《說文解字》中“警,戒也”;
  2. “敕”:原指帝王诏令(如、10),引申為整治、告誡,如《易·噬嗑》中“君子以明罰敕法”。
    二者結合後,“警敕”帶有通過權威性告誡實現警戒的語義色彩。

三、文獻例證

四、使用特點

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典籍,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文閱讀時需注意其雙重語義:既包含“警示”的預防性,又隱含“敕令”的強制性。

别人正在浏覽...

班打謗辱伧氣懘鑰從表弟打號子刀法洞洞屬屬富愈溉汲甘鼠高爐寡恩挂一鈎子谷谷河矦黃橼滑脫花月緣揮遜混蒙火鐮監謗轇結假鐘界隔精絜近事女積石了身脫命煉術稆麥馬郞尨眉皓發茗飲哪個鵬迹彭蠡捧袂憑幾據杖潎潎齊步走七五三羣衆熱腸古道蕊珠經塞塗盛代時表時艱守柔樹草說情天宰梯空亡地違延五褲無徵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