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語本《戰國策·燕策一》:“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 唐 白居易 《策林·尊賢》:“憑幾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
“憑幾據杖”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íng jī jù zhà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态度傲慢、不以禮待客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燕策一》,原文為:“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
(注:“馮”通“憑”)
這句話通過動作描寫,刻畫了上位者對下屬或賓客的傲慢态度。
唐代白居易在《策林·尊賢》中曾用此成語:“憑幾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
(意為:若以傲慢态度驅使他人,隻能招來仆役之流,難獲賢才。)
“憑幾據杖”通過具體動作的描寫,生動體現了傲慢無禮的待人方式。其曆史淵源和文學引用(如白居易的策論)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成語的批判性色彩,常用于強調禮儀與尊重的重要性。
《憑幾據杖》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人藉由一些據杖或證據作為支持或證明的依據。
《憑幾據杖》的部首為“手”,筆畫數為19畫。其中,“憑”為3畫,“幾”為8畫,“據”為7畫,“杖”為9畫。
《憑幾據杖》這個詞的來源較為難以追溯,可能是民間流傳所形成的詞語。對應的繁體字為「憑幾據杖」。
在古時,詞語《憑幾據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根據具體文獻或文字資料來确定。
他憑幾據杖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組詞:憑借、據以為憑、杖托、憑證。
近義詞:拿幾據杖、依據、根據。
反義詞:無憑無據、不憑不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