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憑幾據杖的意思、憑幾據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憑幾據杖的解釋

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語本《戰國策·燕策一》:“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 唐 白居易 《策林·尊賢》:“憑幾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憑幾據杖"是古代漢語中描述人物姿态的複合型詞組,需從字源、語義、文化意象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訓诂 "憑"字本義為倚靠,《說文解字》釋作"依幾也",段玉裁注:"人所依為幾也"(《漢語大詞典》第2冊第139頁)。"幾"特指古代席地而坐時供倚靠的曲木器具,《周禮·司幾筵》記載其形制有五類。"據"通"拄",《廣雅·釋诂》解作"杖持也"(《故訓彙纂》第1356條)。"杖"指手杖,《禮記·王制》規定"五十杖于家"體現其年齡象征。

二、文化意象 該詞組常見于史傳文學,如《戰國策·燕策》描寫縱橫家"憑幾據杖,眄視指使",通過器物組合構建權勢者形象。漢代畫像石中常見尊者憑幾、持杖的視覺符號,如山東武梁祠畫像中孔子形象(《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第18卷)。

三、語義流變 唐代孔穎達《禮記正義》強調"尊者居敬之道",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則引申為"恃老賣尊"的貶義用法。明清小說如《醒世姻緣傳》第五回用作形容鄉紳作态,語義發生世俗化轉變。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書面語詞,例證可見錢鐘書《管錐編》論古代禮儀的考據(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312頁)。在曆史題材創作中仍保留其形象描摹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憑幾據杖”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íng jī jù zhà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态度傲慢、不以禮待客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燕策一》,原文為:“馮幾據杖,眄視指使,則厮役之人至。”
(注:“馮”通“憑”)
這句話通過動作描寫,刻畫了上位者對下屬或賓客的傲慢态度。


用法與語境

  1.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含貶義。
  2. 適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他人舉止傲慢,如:“他身為領導卻憑幾據杖,毫無親和力。”
  3. 近義詞:
    目指氣使(形容用眼神和神情驅使他人)。

例句參考

唐代白居易在《策林·尊賢》中曾用此成語:“憑幾據杖,以令召焉,則厮役之才至矣。”
(意為:若以傲慢态度驅使他人,隻能招來仆役之流,難獲賢才。)


“憑幾據杖”通過具體動作的描寫,生動體現了傲慢無禮的待人方式。其曆史淵源和文學引用(如白居易的策論)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成語的批判性色彩,常用于強調禮儀與尊重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阿炳安濟坊安全門奔霄昌明谄妄成速沖暗垂直平分線觸目蠢頑徂旃達嚫定法鵝膏蕈鵝欄羔裘高谿刮骨鹽豪牛好問則裕候情皇辔蝗災狡飾矯世變俗久已後科懲老郎烈陽林巒林渚柳家新樣柳情花意亹源邈視密谛内德清曠蛩機七傷起事權欲熏心驅馳市不豫賈十四樓陶駼天數同奬王青蓋車妄圖暐鞾僞撰問卜無常鐘武偃文修纖雲嚣動曉河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