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警勅”。亦作“ 警飭 ”。警戒。《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汉 郑玄 笺:“戒,警敕军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岂不日相警戒乎?”一本作“ 警勑 ”。 唐 陆贽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修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芥必惩而才用不匱;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復,登进者警飭以恪居。”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使天下懦将骄卒,闻之皆震栗竦动,以自警飭。”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及归而端忧,起而防边,提桁杨,守壁垒,藩屏乎昆弥,警敕夫錞于,宜形之咏叹者益变。”
“警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警敕”的核心含义为警戒,强调通过告诫、整饬等方式达到防范或规范的目的。该词在不同文献中亦写作“警勑”或“警饬”,属于异形词现象。
该词多用于古代公文或典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或古文阅读时需注意其双重语义:既包含“警示”的预防性,又隐含“敕令”的强制性。
《警敕》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警告、告诫、警示等。它用来表示对某种危险、错误或不良行为的提醒和警告。
《警敕》的部首是“讠”(讠是“言”的声旁),它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表示与言语相关的意义。该字总共有11个笔画。
《警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文字来记录和传达不同的信息和警示。《警敕》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演变而来的,用来表示警告和告诫的含义。
《警敕》的繁体字为「警戢」,字形比简体字复杂一些。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警敕》在古代常常写作「警戢」或者「警諶」。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的写法逐渐统一,现代文字中的《警敕》被广泛使用。
以下是使用《警敕》的例句:
组词:警告、敕令、警示、告诫
近义词:劝告、提醒、忠告、告诫
反义词:安慰、鼓励、赞赏、祝贺
表举从奴匆冗村歌社舞醋坛子旦彩大田作物打油歌甸农颠人犯害蜚征讽书符号郜大鼎供艺狗蝇盥涤管井股息韩蝶桓石虔来键关祭社柩辂拒扞愧让燐燐秘濇南荣内禪盘龙癖丕的乾符坤珍寝滞秋审取正柔木三差两错散赐沙棱耍人书合梳笼朔月四奥叹观止体大思精铁掌屯疾兔丘完罅为从危构为学无衣之赋闲言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