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柔的意思、守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柔的解釋

謂持守柔弱之道。《老子》:“見小日明,守柔日強。” 河上公 注:“守柔弱日以強大也。”《淮南子·缪稱訓》:“ 老子 學 商容 ,見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 學 壺子 ,觀景柱而知持後矣。” 晉 潘嶽 《西征賦》:“旋 牧野 而歷茲,愈守柔以執競。” 明 唐順之 《陳封君六十壽序》:“ 老氏 長生久視之學,餘不能信。而其謙虛不争,持滿守柔以遠禍邇福,則 老氏 之所長,而儒者不能易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柔”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概念,其核心含義為“持守柔弱之道”。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一、哲學内涵(主要源于道家)

  1. 源自《老子》的辯證思想:老子提出“守柔曰強”,認為看似柔弱的事物往往蘊含強大生命力。如《老子》第七十六章用“草木生時柔脆,死後枯槁”比喻剛強者易亡,柔弱者長存的規律。
  2. 政治主張:道家主張君主應“守柔貴弱”,通過謙遜包容的治國方式實現長久統治,反對剛強暴政。

二、品德修養

  1. 待人接物原則:指在沖突中保持溫和态度,用柔順化解矛盾。《淮南子》記載老子“見舌而知守柔”,以舌柔長存、齒剛易折為喻。
  2. 自我修養境界:強調謙遜不争的處世智慧,如明代唐順之将其與儒家思想對比,認為“持滿守柔”是道家避禍求福的長處。

三、實踐應用

詞源演變:最早見于道家典籍,漢代《淮南子》等文獻擴展其内涵,晉代潘嶽《西征賦》等文學作品使其逐漸融入傳統文化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柔

守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保持柔和的性情和态度。

守柔的拆分部首為宀(寶蓋頭部)和木(樹木),筆畫共計10畫。

“守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四柔”,指的是“守柔、守靜、守信、守成”。守柔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在古代文人士子的教育中,守柔常被認為是一種高尚的品質。

在繁體字中,“守柔”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守柔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不過,由于字形的多樣性,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難以确定。而今天我們常見的現代簡化字形式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漢字簡化運動。

例句:

  1. 他性格溫和,一直守柔待人。
  2. 守柔的态度使她在團隊中備受贊賞。
  3. 守柔的心态使她能夠應對各種挫折。

組詞:守約、守信、守秘、守時、守護

近義詞:守和、守靜

反義詞:放縱、粗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