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sympathetic] 刻薄忍情,少施恩惠
刻薄寡恩
缺少恩惠。《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孔叢子·記問》:“ 管仲 任法,身死則法息,嚴而寡恩也。”《清史稿·諸王傳論》:“ 怡賢親王 特馴謹,渥加寵榮,示非寡恩。”
“寡恩”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形容待人刻薄、缺乏情義的态度。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寡恩”指待人冷淡、缺乏恩惠,常與“刻薄”連用為成語“刻薄寡恩”,形容為人冷酷自私、不念情義。其核心含義包括:
該詞常出現在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中。例如《戰國策·秦策一》提到商鞅變法後秦國雖強盛,但“深刻寡恩,特以強服之耳”,批評其嚴刑峻法缺少人情。清代小說《綠野仙蹤》也以“刻薄寡恩”形容冷酷自私之人。
在重視人際關系的傳統文化中,“寡恩”被視為負面特質:
如今多用于批評社會中的冷漠現象,例如形容領導對下屬苛刻、親友間缺乏互助等場景。需注意該詞語氣較重,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寡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寡”和“恩”兩個字組成。
“寡”字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10。
“恩”字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9。
《寡恩》一詞來自《左傳·哀公十四年》:“餘昔在師旅之中,君之所庸,亦恩我也。”意為“對我恩寵有限”。後來演變為寡恩這一詞語來形容人之間的恩義很少或很淺。
寡恩的繁體字為「寡恩」。
在古時候,寡恩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說文解字》中,寡恩的寫法為「曷星」。
1. 他對朋友的寡恩行徑引起了廣泛的譴責。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忘記别人對我們的恩情,不要做寡恩之人。
寡恩可以組成詞語:寡情、寡廉鮮恥。
近義詞包括:忘恩負義、失之寡恩。
反義詞包括:報恩、寬恕、感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