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衿抱的意思、衿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衿抱的解釋

襟懷,懷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诋》:“ 謝太傅 謂子姪曰:‘中郎始是獨有千載!’車騎曰:‘中郎衿抱未虛,復那得獨有?’” 隋 張公禮 《龍藏寺碑》:“慈愛之旨,形於翰墨;哀慇之情,發於衿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衿抱”是一個漢語書面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衿抱”讀作jīn bào,意為“襟懷”或“懷抱”,指人的内心情感、志向或思想境界。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

二、結構與引申

  1. 構詞解析

    • 衿:通“襟”,原指衣襟,引申為胸懷、心胸(如“衿曲”指内心情感,“衿契”指情意相投的朋友)。
    • 抱:本義為用手臂圍住,後引申為内心的抱負或情感(如“懷抱理想”)。
      二者組合後,強調内在的情感和思想狀态。
  2. 文化背景
    “衿”在古代特指讀書人穿的衣服(如《詩經》中“青青子衿”),因此“衿抱”也隱含文人雅士的志向與情懷。

三、文獻用例

四、使用建議

該詞適合古典文學分析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日常交流中可用“胸懷”“抱負”等替代。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世說新語》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衿抱:字義及釋義

《衿抱》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名詞,意指衣領的抱擁之處。在古代的中國文化中,衣着是人們社會地位的一種象征,衿抱也成為了一種符號,代表着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呵護與守護。

字形結構

《衿抱》的拆分部首是“衣”,該字是一個傳統的象形字,漢字筆畫總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衿抱》是現代漢語中的詞語,其繁體字形為「襟抱」。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和書寫形式的變化,現在已成為常用的簡化字。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的書寫方式經曆了演變。根據《說文解字》,《襟》字古體是「衣」字下加有「心」形,表示抱緊或擁抱。而《抱》字古體則是一個手臂環繞着一個人的形象,含有摟抱之意。當這兩個字合并成為「襟抱」時,意味着内心的抱擁和外在的摟抱。

例句

1. 我的母親總是在寒冷的冬天給我衣裳,溫暖的衿抱使我感到無比安心。

2. 他們的情誼像衿抱一樣緊密,互相依靠和支持。

相關詞語

組詞:衣着、領衿、抱胸、緊抱

近義詞:懷抱、擁抱、緊摟

反義詞:抱怨、分别、放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