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隔夜點燃的盤香。 清 納蘭性德 《浪淘沙》詞:“清鏡上朝雲,宿篆猶熏。一春雙袂盡啼痕。那更夜來山枕側,又夢歸人。”
“宿篆”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隔夜點燃的盤香(讀音:xiǔ zhuàn)
這一含義在多個來源中被提及,尤其引用清代納蘭性德的詞句“清鏡上朝雲,宿篆猶熏”。這裡的“宿”指隔夜,“篆”指盤香的形狀如篆字,整體描述隔夜未燃盡的盤香餘煙缭繞的景象。
古代官員的寫字技藝(讀音:sù zhuàn)
該解釋源自成語用法,指官員長期處理公文積累的書寫技能,後引申為某一領域的經驗與專長。但此釋義的權威性來源較少,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注意:
宿篆(sù zhuàn)是指在刻石、蔔辭上所使用的篆書。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書體,是古人用于祭祀、刻石和銅器鑄文的一種字體。
宿篆的部首是宀(mián),共包含6個筆畫。
宿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在商代晚期,由于社會的發展和宗教信仰的興起,人們開始使用宿篆作為祭祀、刻石和銅器鑄文的書體。
宿篆的繁體字是宿篆。
古時候的宿篆字以刻石、刻金屬器物以及銅器鑄文為主,筆畫結構嚴謹,形狀複雜。與現代的楷書、行書有明顯的區别,更具有裝飾性和雕塑感。
宿篆字符不僅具有文字意義,還具有一種古樸的藝術美。
宿命、宿敵、宿舍
篆書、刻石字
楷書、行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