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命的意思、寄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命的解釋

(1).以重任相委托。《論語·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書·侯景傳》:“夫敵國相伐,聞喪則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豈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者哉。” 清 錢謙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李淑元祖母莊氏贈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節;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

(2).猶寄身,托身。《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 杜笃 《首陽山賦》:“聞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攜而隨之,冀寄命乎餘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 ,以終餘年。” 唐 張九齡 《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 曾鞏 《邪溪祈雨文》:“今麥苗将槁,稻種未布,而春既盡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則麥必盡死,稻不可種,民将安所寄命乎?” 清 黃景仁 《洞庭行贈王大歸包川》詩:“蠻煙瘴雨土卑濕,留我寄命於此鄉。”

(3).寄存之命。喻短暫的生命。《晉書·皇甫谧傳》:“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無不之,故氣屬于天;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屍藏于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來理解:

  1. 字面義與核心含義:

    • 寄: 本義為寄托、依附、存放。引申為暫時寄存、托付、依靠。
    • 命: 指生命、性命。
    • 寄命: 最核心的含義是指将生命寄托、托付于某處或某人。它強調生命的暫時性、脆弱性和依賴性,暗示生命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控,而是有所依托或受制于外部環境或力量。
  2. 引申義與常見用法:

    • 托付性命: 指将生命完全交付給他人或某種關系,表示極度的信任或依賴。例如在君臣、主仆、至交等關系中,表示以性命相托的忠誠或信任。
    • 暫時維持生命/苟全性命: 指在艱難或危險的環境中勉強生存,生命如同暫時寄存,朝不保夕。帶有一種無奈、脆弱或危在旦夕的意味。
    • 委以重任/托付重要事務: 雖然核心是“命”(生命),但在某些語境下(尤其古代),也可引申為将極其重要的職責或使命托付給某人,含有如同托付性命般重大的責任之意。但這層含義不如“托付性命”和“苟全性命”常用。

總結來說,“寄命”一詞主要描繪了生命的依附性和脆弱性狀态,核心含義是“将生命寄托或托付出去”,常用于表達: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較文雅的語境,現代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來源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寄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1.以重任相委托

源自《論語·泰伯》,曾子提到君子應具備的能力:“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此處的“寄命”指将國家或重要事務托付給可信之人,強調責任與信任。後世文獻如《抱樸子》《梁書》也沿用此義,例如“託孤寄命”表示臨終托付遺孤和國政。

2.寄身、托身

指暫時依附或存身于某處。如漢代杜笃《首陽山賦》中“冀寄命乎餘壽”,意為希望寄托餘生;《三國志·吳主傳》中孫權提到“乞寄命交州”,即請求暫時依附于交州。

3.喻短暫的生命

《晉書·皇甫谧傳》用“寄命終盡”形容生命如寄存之物般短暫易逝,帶有哲學色彩。


典型用例


以上釋義綜合古典文獻與現代詞典,需注意語境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三國志》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金山脈扮戲猜測慘無天日懲忿窒欲彈違等頭鬥縫都纂短線産品督厲芳苓凡火飛沙走石豐年祭工正鈎藤構撰過街老鼠箍眼荷佩回采火矢胡走遊飛減損機彀金隄攈拾居仁由義巨鎮椇枳快遞礦藏魁奇臨鏡鄰睦綠蔭面筒迷邦目光如豆腦府女大當嫁陪奴撲克清清白白顉頤奇贍跧藏蘧伯玉屈信三壬扇面兒聳目畏敵如虎毋類無所顧忌鑲金賢功縣試希留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