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鈎藤的意思、鈎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鈎藤的解釋

植物名。茜草科。常綠攀援狀灌木,小枝四方形。葉對生,橢圓形。通常在葉腋處生有由花序柄變成的彎鈎兩枚,故名。中醫學上以帶鈎的莖枝入藥,以治眩暈頭痛、小兒驚風、高血壓等症。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鈎藤》《紅樓夢》第八四回:“先叫人去買了幾錢鉤藤來,濃濃的煎了一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鈎藤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植物學、中藥學及成語比喻三個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定義

鈎藤是茜草科鈎藤屬常綠藤本植物,學名Uncaria rhynchophylla,因其莖枝上的變态枝呈鈎狀(成對或單生于葉腋)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如廣東、廣西、雲南等地,莖枝方柱形纖細,葉紙質呈橢圓形。


二、中藥學應用

鈎藤以帶鈎的嫩莖枝入藥,性涼味甘,歸肝、心包經,具有以下功效:

  1. 息風定驚:主治小兒驚風、高熱驚厥、妊娠子痫等,常與天麻、全蠍配伍。
  2. 清熱平肝: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現代研究證實其降壓作用。
  3. 臨床應用:曆代醫書記載可治“十二驚痫”(《别錄》),現代用于高血壓、中風輔助治療。

三、成語比喻

成語“鈎藤”借植物攀附特性,比喻借助他人力量謀取私利。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口語表達,如《紅樓夢》中提到“買幾錢鈎藤煎藥”。


附:采收與加工

春、秋季采收帶鈎莖枝,去除無鈎部分後曬幹入藥。需注意煎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效成分揮發。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藤

鈎藤(gōu téng)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鈎”和“藤”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藤的部首為金字旁(钅),由金屬與針的組合構成。鈎藤的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鈎藤常用于形容一種蔓延迅速的植物。這種植物具有具有細長的枝條,枝條上有類似鈎子的結構,可以攀緣和絞在其他物體上。

繁體

繁體字中,鈎藤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仍然是“鈎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鈎藤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雖然外形可能會有細微差異,但其基本意思并沒有變化。

例句

1. 山間的鈎藤纏繞在樹枝上,形成了一幅獨特的景觀。

2. 小鳥利用鈎藤絞在樹枝上築巢。

組詞

鈎藤沒有固定的組詞用法,一般獨立使用。

近義詞

攀藤(pān téng)、蔓藤(màn téng)

反義詞

直立(zhí lì),不攀緣的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