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心存仁,行事循義。《孟子·盡心上》:“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趙岐 注:“言志之所尚,仁義而已矣。”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張文潛 言:‘ 王中父 詩喜用助語,自成一體。’予按, 韓少師 持國 亦喜用之,如……‘居仁由義吾之素,處順安時理則然’。”
“居仁由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出自《孟子·盡心上》,其核心含義是内心存仁愛,行事循道義。具體解析如下:
居仁
由義
“居仁由義”至今仍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提倡在堅守道德底線的同時,以仁愛之心促進社會和諧。例如,公益慈善體現“仁”,遵紀守法體現“義”,二者結合方能實現個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如需進一步了解儒家倫理體系,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哲學論著(綜合)。
《居仁由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平常人居處仁義之地,不論在何種環境中都能秉持仁義之心。該成語由多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
成語《居仁由義》中的第一個字“居”,其部首為“屍”,筆畫數為6。
成語《居仁由義》中的第二個字“仁”,其部首為“人”,筆畫數為4。
成語《居仁由義》中的第三個字“由”,其部首為“田”,筆畫數為5。
成語《居仁由義》中的第四個字“義”,其部首為“丁”,筆畫數為3。
《居仁由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禮記·禮運篇》中,形容人們應該具備仁義的品質,并将其作為居住的準則。
《居仁由義》的繁體字為「居仁由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不同。《居仁由義》中的字在古代的寫法如下:
「居」的古代寫法為「屮又」。
「仁」的古代寫法為「亻二寸」。
「由」的古代寫法為「田單」。
「義」的古代寫法為「弓子廾」。
他在工作中一直秉持着《居仁由義》的原則。
隻有居仁由義,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在社會交往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居仁由義的道德準則。
居安思危、居心不良、仁心仁聞、由衷、義憤填膺
道德經、仁義道德、仁者愛人、寬容待人、以德報怨
暴戾、兇狠、無情、無法無天、不義之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