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敵如虎的意思、畏敵如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敵如虎的解釋

害怕敵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復出 祁山 ”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賈栩 、 魏平 數請戰,因曰:‘公( 司馬懿 )畏 蜀 如虎,奈天下笑何!’ 宣王 病之。” 明 徐光啟 《謹申一得以保萬全疏》:“省兵之餉并以厚戰士,以精器甲,自然人賈勇,何至如今畏敵如虎,視營伍如蹈阱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敵如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形容對敵人極度畏懼,如同害怕兇猛的老虎一般。通常用于批評在對抗中因過度怯懦而喪失主動性的态度。


二、出處與演變

  1. 曆史典故: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因畏懼蜀軍而被諷刺“畏蜀如虎”。
  2. 明代引用:徐光啟在《謹申一得以保萬全疏》中批評軍隊“畏敵如虎,視營伍如蹈阱”,強化了其貶義色彩。
  3. 現代應用: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中以此批評消極防禦的戰略,使該成語更廣為人知。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與反義


補充說明

該成語含明顯貶義,強調因恐懼導緻的決策失誤或行動退縮。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描述。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敵如虎

「畏敵如虎」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待敵人像對待兇猛的老虎一樣畏懼。這個成語表達了對敵人的恐懼和警惕之情。

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畏」、「敵」、「如」和「虎」。其中,「畏」的部首是「田」,共有六個筆畫;「敵」的部首是「攴」,共有八個筆畫;「如」的部首是「女」,共有六個筆畫;「虎」的部首是「虍」,共有七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國策》一書。在古代充滿了戰亂和不安的時期,人們對于敵人的恐懼和警惕是必不可少的。對待敵人要像對待兇猛的老虎一樣慎重,以免受到傷害。

在繁體字中,「畏敵如虎」的寫法為「畏敵如虎」,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畏敵如虎」在古代常用繁體字寫作「畏敵如虎」,具體的字形和現代漢字略有不同。

這個成語可以用于例句中,例如: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們要畏敵如虎,才能有取勝的機會。

和「畏敵如虎」相關的組詞有「敵我矛盾」、「敵視」、「敵人」等。其中,「敵我矛盾」指的是敵對雙方之間的矛盾;「敵視」表示對敵人抱有敵意;「敵人」則是指針對自己的敵對勢力或個體。

與「畏敵如虎」意義相反的成語為「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等,這些成語表示戰勝困難、堅定勇往直前的意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