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cord a merit;cite sb. for a meritous service]∶記錄功績,以示獎勵
記功一次
(2) [memory]∶記憶能力
(1).記錄功績。《書·洛诰》:“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 孔 傳:“今王就行王命於 洛邑 曰:‘當記人之功,尊人亦當用功大小為序,有大功則列大祀。’”《魏書·太祖紀》:“於 棝楊塞 北,樹碑記功。” 唐 李翰 《難進論》:“夫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頌德記功,易以藻飾,閑邪介疾,或犯忌諱。”
(2).強記的功夫。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羅友 ﹞為人有記功,從 桓宣武 平 蜀 ,按行 蜀 城闕觀宇,内外道陌廣狹,植種果竹多少,皆默記之。後…… 宣武 驗以 蜀 城闕簿,皆如其言,坐者歎服。”
“記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權威來源可歸納如下:
記錄功績以示獎勵
指在組織(如企業、政府、軍隊)或集體中,通過登記個人或團隊的優秀表現,給予榮譽或物質激勵。例如:“記功一次”。這種制度常用于激發積極性,促進目标達成。
記憶能力
部分詞典提到“記功”在古漢語中可指“強記的功夫”,即記憶力出衆的能力。例如《世說新語》中記載的羅友“為人有記功”。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或古代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 或《世說新語》。
記功這個詞指的是記錄、記錄功勳、功績等的意思。
記功的部首是言(yan2)字部,它是一個常用部首,表示與說、話相關的含義。記功的筆畫總共有8畫。
記功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四》:“其有功者,王必首記之!”這裡的“首記之”即是記功的意思。後來,這個詞被廣泛地應用于記錄功績、事迹、表彰等方面。
記功的繁體字為「記功」。
在古時候,記功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晉代有一種寫法為「紀功」,意思仍然是一樣的。
1. 他在戰鬥中勇敢無畏,立下了赫赫戰功,值得記功。 2. 這位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實至名歸,不勝枚舉的記功。
功勳、功績、記功冊、功勞、表彰、功過、功成名就
記錄、記事、記載、紀錄
忘功、埋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