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至於通材達識,義烈節士,嘉言善狀,皆見於篇,則足為後法。”參見“ 通才練識 ”。
“通材達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指博學多才、見識練達的人,形容一個人具備全面的才能和廣博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不同領域的學問。例如,宋代曾鞏在《寄歐陽舍人書》中提到該詞,強調這類人可為後世楷模。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才能全面”)可能存在簡化或偏差。根據權威典籍,該詞更側重對“人”的形容,而非單純描述能力。
《通材達識》是一個成語,意為廣泛掌握各種知識,達到博識的境界。
《通材達識》由4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為:“米”、“木”、“讠”、“讠”。筆畫數分别為3畫、4畫、7畫、7畫。
《通材達識》最早見于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他在書中提到:“通材達識者,不論博觀念微,從合四力,以至千般皆是也。”意為廣博的知識能力,不論對微小的事情有深入了解,能夠應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通材達識》的繁體字為「通材達識」。
《通材達識》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為“通材達識”。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區别。
他的通材達識使他在各個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
通達、材料、達藝、博識、博學。
淵博、學富五車、學識淵博。
淺薄、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