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拂暑的意思、拂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拂暑的解釋

拂除暑氣。舊時文人常用來稱扇子,故為人書扇面常于上款署名後稱“拂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拂暑"是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漢語詞彙,主要描述初秋時節暑氣漸退、涼意初顯的氣候變化。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分析和文化背景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拂" 意為撣拭、輕輕掠過;"暑" 指炎熱的暑氣。"拂暑"即暑熱被秋風輕輕拂去,引申為夏末秋初,炎熱逐漸消散的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02頁

  2. 時令特征

    特指立秋前後(農曆七月),氣溫由酷熱轉向溫過渡期,常見于古詩文對季節更替的描寫。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96頁


二、語義解析


三、文化背景

  1. 節氣關聯

    古人将"拂暑"與"處暑"節氣(暑氣終止)聯繫,視為夏秋之交的标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來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代吳澄撰

  2. 民俗意象

    傳統書畫常以"拂暑圖"表現文人雅士臨水納涼、觀荷聽風的場景,反映對自然時序的敏感(如明代文徵明《拂暑圖冊》)。

    來源:《中國繪畫史》,王伯敏著,三聯書店,2008年,第287頁


四、權威引用示例

《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注:"七月流火" 指農曆七月火星西沉,暑退寒來,與"拂暑"意象相通,印證古人觀察天象界定暑涼之變。

來源:《毛詩正義》,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立秋之日,男女戴楸葉,以應時序。京師于是日陳冰瓜、蒸茄脯,以禦餘暑。"

注:立秋習俗體現"拂暑"時節的物候適應與生活智慧。

來源:《帝京歲時紀勝》,清潘榮陛撰


"拂暑"兼具氣候特征與人文意蘊,是漢語中凝練季節變遷的典型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字源、節令及文化語境綜合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拂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動詞含義
    指拂除、驅散暑熱,常用于描述消暑的行為或場景。例如“卧遊湖上,可以拂暑”,即通過遊覽清涼之地來消解炎熱。

  2. 名詞代稱
    舊時文人雅士将扇子雅稱為“拂暑”,尤其在題寫扇面時,習慣在上款署名後标注“拂暑”。例如贈人扇子時,題字“某某先生拂暑”,既點明用途,又體現風雅。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班枝花弁首禅祖徹劄犯間風雲突變瘋子院鶴膝殲良矯士較準接客孑義節儀錦繡山河酒闌客散稷星老娘親連篇絫幅廉維連粘靈材律己買棹茫惚迷誘木連理能仕憑龜評譏漆布窮極全家福曲盝饒有篛籠殺胡林設供蔬飯淑贶司陛素交宿膳添改天時不如地利不如人踢蕩提頭兒同塵吞刀吐火徒庶溫房五道神無天事鮮車怒馬項莊之劍,志在沛公縣圃絃索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