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唐 代稱尚書左右丞。 唐 劉禹錫 《送張盥赴舉》詩:“火後見琮璜,霜餘識松筠;肅機乃獨秀,武部亦絶倫。”《舊唐書·職官志一》:“ 龍朔 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尚書省為中臺,僕射為匡政,左右丞為肅機。”《新唐書·楊纂傳》:“ 纂 從子 昉 , 武後 時為肅機。”
“肅機”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官職名稱(主要含義)
指唐代尚書省的左右丞,屬于中央行政機構的重要職位。
成語含義(較少見,需謹慎考證)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對機密事務保密嚴密”,由“肅”(嚴肅)和“機”(機密)組合而成,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找到明确依據。
注意: 若涉及古文閱讀,建議以官職解釋為主;若現代語境使用“肅機”,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肅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整理調查或處理事務。下面是對肅機的一些詳細信息:
肅機的部首是肀,并且它由15個筆畫組成。
肅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指的是将機關或文書整理得井井有條。後來,肅機的意義逐漸擴展,也可指對問題或事件進行徹底的調查和處理。
繁體字肅機的寫法為肅機。
在古代,肅機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思是相同的。
1. 他工作肅機有序,從不馬虎。
2. 為了肅機處理這個問題,他花費了很多時間進行調查。
肅事、肅然、肅靜、肅清、肅穆等。
整理、整頓、清理、調查等。
混亂、潦草、敷衍、忽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