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戽幹水溝或河塘裡的水以取魚。《花城》1981年第2期:“夏天,有時去小溝裡戽魚,有時去田堈裡撿谷穗。”
“戽魚”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戽水(即人工排水)的方式捕魚,具體解釋如下:
指戽幹水溝、河塘中的水以獲取魚類。這種傳統捕魚方法通過排空水體,使魚因缺水而暴露,便于捕捉。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文學作品或特定方言區。其核心特征是通過改變水域環境(排水)而非直接捕撈工具來獲取魚類,與“竭澤而漁”有相似邏輯,但規模較小。
《戽魚》(hù yú)是一個比喻性詞語,表示人或事物的狀态蠢笨、愚昧,缺乏智慧或幹預能力。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奇特的魚。相傳,在古代水中有一種特殊的魚,它的下颚長得很長,向上翹起。因為這個獨特的外形,它無法咬住口中的獵物,常常努力卻收效甚微。後來,人們就把這種魚比作無能的、缺乏智慧的人或事物,形成了“戽魚”這個詞。
《戽魚》的部首是“戈”(gē),它在《康熙字典》中屬于第一部首,表示兵器類。這個字總共有14個筆畫。
《戽魚》的繁體字是「戽魚」。
在古代,「戽魚」的寫法與現代不完全相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字形是「戸魚」,下面加一個小點表示戈部的旁字。而在《廣韻》中,它的字形是「戸魚」,沒有下面的小點。這顯示了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的變化。
1. 他整天玩遊戲,變得像隻戽魚,一事無成。
2. 這個國家的領導層一片腐敗,簡直是一群戽魚。
1. 戽鬥(hù dòu):形容激烈的鬥争。
2. 戽歌(hù gē):指唱出或吟唱無法聽懂的歌曲。
1. 愚笨(yú bèn):形容缺乏智慧,做事不聰明。
2. 愚蠢(yú chǔn):形容思維遲鈍,缺乏聰明才智。
聰明才智、智慧、機智、聰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