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服的意思、箕服的詳細解釋
箕服的解釋
亦作“ 箕箙 ”。箕木做成的箭袋。《國語·鄭語》:“檿弧箕服,實亡 周國 。” 韋昭 注:“箕,木名,服,矢房也。”《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引作“萁服”, 顔師古 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為服也。”《東周列國志》第一回:“羊被鬼吞,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詞語分解
- 箕的解釋 箕 ī 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制成的揚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鬥(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箕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拼音:jī fú
- 詞義:指用箕木制成的箭袋,是古代盛放箭矢的容器。在《國語·鄭語》中有相關記載,常與“檿弧”(桑木弓)并提,如“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暗含預言周朝滅亡的典故。
曆史典故
據《國語》《漢書》等文獻記載,“箕服”與“檿弧”共同構成周朝滅亡的谶語。傳說周宣王時期,有童謠預言販賣桑木弓和箕木箭袋的人将導緻國家覆滅,最終應驗于褒姒之亂(周幽王寵幸褒姒導緻西周滅亡)。
用法示例
- 文言典籍:如《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慎之慎之,檿弧箕箙。”
- 現代造句:例如“考古出土的箕服,展現了古代戰争中的兵器文化”。
補充說明
不同文獻對“箕服”的材質存在解釋差異:
- 韋昭(《國語》注)認為“箕”為木名,“服”指箭袋。
- 顔師古(《漢書》注)提出“萁”可能是草本植物,用以編織箭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鄭語》《漢書·五行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箕服
箕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zhù)和朱(zhū)。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箕服在古代的書寫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以繁體字為例,箕的繁體形式為篪,服的繁體形式為袱。
箕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建國初期,它指的是古代的民族服飾之一。據史書記載,箕服是當時漢族統治者使用的一種特殊服裝,在正式場合穿着,代表着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關于箕服的例句:
- 他穿着一身華麗的箕服,令人歎為觀止。
- 在古代,箕服代表着貴族和權力的象征。
- 他收集了一大批古代箕服的文物。
一些與箕服相關的詞彙有:
- 箕筐(jī kuāng):古代用來彈箫的器具。
- 服裝(fú zhuāng):指人們穿戴在身上的衣物。
- 袍服(páo fú):古代士人穿的衣袍。
與箕服相似或相近義的詞彙有:
- 袍服(páo fú):指古代士人穿的衣袍,與箕服同為古代服飾。
- 朝服(zhāo fú):古代帝王在朝會上穿的禮服。
與箕服相反義的詞彙有:
- 平民裝(píng mín zhuāng):指普通百姓所穿的衣物,與箕服代表的貴族身份形成對比。
- 庸服(yōng fú):指古代普通士兵或百姓所穿的服裝,與箕服代表的特殊地位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