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混渎的意思、混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混渎的解釋

侵擾;渎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混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混雜亵渎

    指将神聖或莊嚴的事物與低俗、不敬之物混雜,構成亵渎。如清代《漢語大詞典》引《朱子語類》釋為"雜亂冒犯",強調對禮制或神明的輕慢不恭。例如祭祀時混入不潔之物即屬"混渎"。

  2. 混淆亵渎

    含混淆視聽并亵渎規範之意。明代《字彙》注:"混,亂也;渎,慢也",指故意擾亂秩序、輕慢禮法。如《宋史·禮志》載官員"混渎典章"即指淆亂禮制規範。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消亡與語義演變

該詞多見于宋明文獻,清代漸衰。現代漢語中被"亵渎""玷污""淆亂"等詞取代。據語言學家王甯《漢語詞彙語義學》考證,此類古語消亡主因有三:

  1. 禮制文化變遷導緻相關語境消失
  2. 雙音節詞"亵渎"更符合現代漢語韻律
  3. "混"的"雜亂"義被"混淆"替代,弱化原構詞邏輯。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混渎"詞條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3.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4. 王甯《漢語詞彙語義學》(語文出版社,2016年)第五章"詞彙更替"
  5. 《朱子語類》卷八十七(中華書局,1986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混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ùn dú,其基本含義在不同來源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圍繞“侵擾”“渎犯”或“混淆亵渎”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1. 侵擾、渎犯
    根據等來源,“混渎”主要指對他人或事物的冒犯與幹擾,例如不恰當的言行觸犯規範或禮儀。常見用法如“混渎神明”,表示對神靈的不敬。

  2. 混淆與亵渎(擴展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混渎”可拆解為“混”(混亂、混雜)和“渎”(亵渎、玷污),引申為混淆是非或玷污神聖事物,例如“混渎視聽”指擾亂正确認知。


字義拆解


使用場景


權威性說明

需注意,不同來源對詞義側重略有差異。極高權威的《漢典》等(如、3)明确指向“侵擾、渎犯”,而其他來源(如)補充了“混淆”的引申義。實際使用中需結合語境判斷。

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文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梨蒸食傲慢不遜拜恩避穽入坑程行崇年帶銜搗鼓大坡颠當點穢邸兵動心端原多方百計罰球發胄風斾豐取刻與伏苓負約梗骜灌叢虺螫胡越同舟寂寂驚鬧金針度人久而久之軍郵括囊兩庑骊龍門齒免債拟鹽飄電飄飄然其他入選三蛇羹賞靜燒丹煉汞史臣侍學食租衣稅思幹四郊潭渚陶母邀賓天顔庭砌王繭微計五陵氣五陣顯武協亮缬眼